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元曲的曲牌是什么意思优选62句

时间:2023-11-28 16:44

元曲的曲牌是什么意思

1、其中比较有名的曲牌包括《长生殿》、《汉宫秋》、《西厢记》等等。

2、元曲一共有近一千个曲牌名。

3、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但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录鬼簿》记载乔吉有咏西湖的【梧叶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

4、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5、此外,元曲的剧本多采用对白和歌唱等多种艺术手段,具有历史、民族和文学等丰富的价值。

6、散曲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7、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8、如:《端正好》一《滚绣球》一《倘秀才》一《叨叨令》即是较常见的一种联缀格式。

9、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10、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就像一首歌的音调。曲调名就像现在的G大调拉。C调了等等)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11、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曲牌名种类繁多。根据记载,元曲的曲牌名约有15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都不同于现代戏曲中的曲牌。这些曲牌名大多以押韵字为主,还有的以主题和情节命名,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比较常见的元曲曲牌名包括《满江红》、《西厢记》、《汉宫秋》、《拜月亭》、《锁麟囊》、《梧桐雨》等等。

12、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就像歌词一样)

13、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14、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後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

15、元曲常见曲牌

16、〔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17、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18、散曲与戏曲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关系。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曲是由早先的"词"变化而来的。自从金朝与元朝入主中国以来,所使用的胡乐嘈杂,凄紧缓急变化迅速,以往的词难以合拍,于是就创作了"新声"。可见,散曲是随着北人入主中原而来,并流行于市井巷陌,以後被文人吸收,成为一种专业创作。

19、至于"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其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20、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1、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22、平仄(zè):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23、这是因为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包含了不同地区和流派的戏曲形式,因此曲牌名数量较多。

24、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25、游四门的意思是,元曲的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商调〕。一字句可减。定格六句,定格字句:七、五、七、五、一、五,共30字。

26、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27、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28、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29、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30、散曲之题材多样,从大量的作品中可以体悟到深远的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意义。首先,在田园山水题材作品中,"道法自然"的精神可谓充盈于其间。散曲作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幽远情趣,让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次,在咏物题材中,作者运用诸多意象,以点缀仙境,抒发慕道情怀。复次,在咏史题材中,作者通过纵向的追溯,歌咏隐修道人宁静的生活,反映了烟波钓叟的审美情感。在艺术表达手法上,与道门情趣有关的散曲以烘托空寥、淡泊之意境见长,其风格自然质朴,耐人寻味。

元曲的曲牌是什么意思

31、小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一为短小精悍,一为富丽雍容,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带过曲。带过曲是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带过曲属于小型曲组,与套数比,容量小的多,且没有【尾声】。他只是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32、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

33、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有增句。

34、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35、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36、元曲一共有近500个曲牌名。

37、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下面具体介绍

38、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39、此条成语与“倒脚骨、氽大薸”两条连用,为旧时当地做家长的骂自己小孩子的詈言。例:侬昼饭咽落就出去,游四门、氽大薸、倒脚骨,当心脚骨拨伢拷断抵嘞。现如今有人把旅游戏称叫游四门,戏称作倒脚骨、戏称为氽大薸,该3个词语竟成了旅游的代名词。

40、落入俗尘为伊人,奈何百花多半销魂,南柯一梦仅剩几分天真

41、“曲牌”,共计15宫、447支曲牌。

42、〔黄钟〕

43、元曲共335个曲牌,如《点絳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44、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深情,一曰豪旷,一曰婉丽。

45、元曲标题中包括宫调和曲牌两部分。

46、答案是:分曲牌名和标题。

47、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48、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每折只能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称为一个套数。一本四折则使用四个套数,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布局。在每一套数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曲牌联缀格式。

49、元曲在元朝发展到高峰,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类。散曲中又分(小令)和(套数)。

50、意思是我已入俗套成为身有所属之人了,但是外面的千姿百态的女子依然令我魂不守舍啊,怎么办呢?

51、需要注意的是,元曲中的曲牌名因时代和地域差异较大,不同的文人墨客也会对同一曲牌进行改编,导致对于具体的曲牌名数量难以精确统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元曲曲牌丰富多彩,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

52、游四门意思是指到处游逛。

53、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54、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55、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56、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7、〔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58、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59、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60、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俚语化,并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元曲的曲牌是什么意思

61、因为元曲是指元代(1271年-1368年)及其前后的戏曲艺术,其曲牌名数量多且多样化,从《雁丘词》、《西厢记》到《汉宫秋》、《梧桐雨》等,据统计共有近一千个曲牌名。

62、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