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名句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2、留在卫国的颜渊听闻老师有难,马上就赶上来找老师,最后终于与老师汇合了。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看来,师徒二人真是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3、子曰:有教无类。
4、这章经文只有一句话,但孔子对弟子冉雍的评价却非常高。在孔子所教育的弟子中,直接评价一个人可以做一个地方长官的,冉雍是甚中一人。
5、——《论语·子张》
6、(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0、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被广泛传颂和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11、------梅茵。
12、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13、——《论语·宪问》
14、——《论语·公冶长》
15、(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最著名的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21、子路问:“闻斯行诸?”
22、(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4、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25、《论语雍也篇》中
26、译文: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7、孔子师徒周游列国第一站就到了卫国,在卫国待了十个月,得不到重用,便离开卫国想前往别国,要路过匡地。因匡人此前曾受过鲁国阳虎的欺负,而孔子的容貌很像阳虎,所以被误当成了阳虎,被围困在那里整整五天,还发生了打斗,差点丢了命,非常危险。
28、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
30、子曰:欲速则不达;
孔子论语名句
31、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的这句话,不仅是他一生育人的准则,其重要意义在于他肯定了教育平等的思想。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种平等的教育思,正是当今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思想。伟哉孔子!
32、译文: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35、《论语卫灵公篇》中。
36、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7、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38、——艾门斯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39、(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0、——《论语·学而》
41、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42、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43、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4、——约·凯恩斯【美】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英】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4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46、养成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47、冉有问:“闻斯行诸?”
48、(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9、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50、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子罕》。
51、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2、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53、——《论语·雍也》
54、(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5、------萨克雷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
56、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57、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58、孔子的《论语》中有很多著名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后要及时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59、——《论语·述而》
60、出自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孔子论语名句
61、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诗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诗出自《论语·学而篇》,意为学习并不断实践,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这句诗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这句诗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理念,提醒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62、(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63、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64、——《论语·为政》
65、译文: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心无愧于心。
66、——《论语·泰伯》
67、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68、子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9、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1、(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3、(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4、出自唐朝·韩愈《与孟尚书书》
75、子曰:“有教无类。”
76、(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7、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78、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79、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80、子曰:“闻斯行之。”
81、--莎士比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82、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83、——《论语·子罕》
84、(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85、这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86、——《论语·阳货》
8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9、译文: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悬崖峭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
90、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论语名句
9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92、——《论语·卫灵公》
93、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94、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6、《论语》一书中,孔子夸人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97、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也有人译为: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