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精选103句】

时间:2024-08-26 05:08

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1、出自《论语·雍也》。这是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话。贰:再,重复。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2、这句名言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4、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摘自汉·荀悦《申鉴·政体》。劝:奖励。纵:放纵。这两句大意是:应该受到奖赏,却不给予奖励,这叫禁止好人做好事;应该受到刑罚,却不给予惩处,那叫放纵坏人行邪恶。此二句说明奖善惩恶的道理。奖善,能够伸张正义,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走正道,为国为民多效力;惩恶,可以铲除邪恶,使坏人歹徒慑于刑罚,不敢为非作歹,走邪道,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治理。刘向《说苑·政理》说“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也是这个意思。

5、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摘自宋·欧阳修《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迁:向。远:离开,这两句大意是:法令,是用来禁止人民做违法的事,让人民趋向善良,远商罪恶的。法,就是国家制定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规则。它禁止人民作统治者认为不该作的事,鼓励人民作统治者认为应该作的事,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的行动限制在统浩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中,若有越轨,就要绳之以法。

6、这句话意味着历史发展的循环往复。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分散、分裂时,必然会有人物或力量会将其重新统一;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统一、壮大时,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也会逐渐显露,最终导致分裂。这句话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应该适应历史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9、【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善为盗者,艺愈精而罪愈重。

11、博施济众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摘自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这句话大意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之网广大无边,虽然它的网眼稀疏,但任何罪恶它都一点不会漏失。

13、【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5、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16、【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7、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18、比而不周

1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0、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21、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22、【成语】:半部论语治天下【拼音】:bànbùlúnyǔzhìtiānxià【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3、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24、【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地广民寡,而利不足,则君使民困。——《吕氏春秋》

26、它也提醒人们,国家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统治者,更取决于每个人的行动和奉献。

27、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2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左传》

29、王者之政,以德为本,以治为纲,以恩为原则。——《国语·周语》

3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3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2、这些名言都点出了古人治国理政的精神和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3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4、【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35、以德为先,以政为后。——《书经》

36、【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38、不舍昼夜

39、【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营私。

4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代权臣所倡导的名言,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43、古权御天下的名言还有"仁者爱人,智者治国",强调了仁爱和智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以德服人,以心感天",强调了以德行和真诚感动天地的力量。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古代权臣的智慧和治国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44、古代权臣古代权臣古权曾说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4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47、古代关于惩治犯罪的名言

48、【释义】治理国家就是管理它的官吏,礼,义,廉,耻,这是国家的四个维系支撑,这四个维系支撑不伸张发扬,国家将不会是个国家。

49、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5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2、不患寡而患不均。

53、屏气凝神

54、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55、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6、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释义:治理国家有常规,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治有规范,以法令推行为好。

5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代权臣古权御天下的名言,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他强调个人的力量和责任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58、【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9、【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60、仁者爱人,义者敬人,智者利人。——《论语》

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61、民以食为天。——《礼记·曲礼上》

6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64、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65、【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6、孔子治国理政最经典的句子应该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据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权者治理国家要以从德的方面去着手,就像北斗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而其他星星在其四周。也就是当权者要给下层管理者引路,不要折腾,去把握国家的方向就可以,其他的交给下面的人去办理即可。

67、哀而不伤

6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9、【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70、北辰星拱

71、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7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73、4.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正,国将不国。

7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75、【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76、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汉·宣帝《赐王成爵秩诏》。化:教化。这几句太意是:有功劳不奖赏,有罪恶不惩治,就是唐尧、虞舜也不能教化天下,使天下安定。实行法治,必须奖惩分明。有功就应得到奖赏,有罪就应受到惩罚,这样人们才能争着去立功,不敢以身试法。否则,立功不见赏,有罪不见罚,谁还去立功?谁不敢去犯罪?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将出现大倒退,太混乱,再有才能的人,也无法清理这样的国家。可以此二句说明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治国安邦。

77、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正,国将不国。

78、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

79、【出自】:《论语·乡》:“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8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韩非子》

81、【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82、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83、所谓善政者,为民除害,使民得安居乐业。——《管子·权修》

84、不迁怒,不贰过

85、不耻下问

86、【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8、出自《论语·卫灵公》。有了过错不改正,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有了过错,就要尽快改正,并且找出问题,及时弥补,避免出现更大的过错。

89、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9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古代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2、不得其死

93、建国方略,先矫其风,后正其政。——《晏子春秋》

94、这句名言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95、博文约礼

96、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

97、【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98、民无信不立。

99、法不防小,遏恶扶善。——《大戴礼记》

100、【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01、3.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

102、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摘自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103、孔老先生的名言是想要治国理政,一定先要修身,然后齐家,最后是治国,从个人能力来看,首先就是加强自我能力和提升。如果是治理国家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为政者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起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