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千古名言黄果树瀑布
1、徐霞客是古代著名旅行家,在300多年前就对黄果树瀑布有过描述,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详尽记载的第一人。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
2、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徐霞客旅行家。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对黄果树瀑布有过描述,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详尽记载的第一人。
3、借以说明黄果树瀑布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旅行爱好者,包括这位最著名的徐霞客先生,从侧面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无穷魅力
4、水声潺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5、黄果树瀑布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因为它美丽迷人的景色,还在于它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6、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7、徐霞客游记中黄果树瀑布的经典诗句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水声潺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瀑布水流如银河落九天的美妙景象。
8、黄果树瀑布纪念徐霞客。
9、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0、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38)年游历了黄果树大瀑布,对大瀑布景观竭尽赞美之词:“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在他所见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11、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12、因为徐霞客是一位伟大的旅游家,他的观点一定很有效,更衬托出黄果树瀑布令人心旷神怡。
13、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4、徐霞客诗词,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
15、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6、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17、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就逐渐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也随着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名播九州。1987年1月(即他诞辰300周年),人们在黄果树大瀑布前塑了一尊徐霞客塑像。
18、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黄果树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19、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瀑布的神奇壮观,也表达了游客的感受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徐霞客游记中还有其他诗句,如“瀑布如龙蟠,水势浩荡”、“山石高耸,恍如世外桃源”等,都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之力。
20、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21、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22、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23、纪念徐霞客的。
24、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