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名言名句孔子的-通用54句

时间:2024-08-27 05:34

名言名句孔子的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知也。(作者:孔子)

2、孔子:心存善念闯天下,一生必是有福人

3、大意是只要你心里面存的是善念,为天下苍生而造福天下,一生一世都是大福大贵的人,必是福禄一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作者:摘孔子)

7、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者:摘孔子)

8、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9、以下是孔子的五句名言:

10、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作者:孔子)

11、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作者:摘孔子)

12、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作者:摘孔子)

13、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我们要保持谦虚,随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语录:有教无类。(作者:摘孔子)

1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作者:孔子)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作者:孔子)

20、在《论语•宪问》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2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作者:孔子)

22、这是孔子所说的一句名言,语出《论语》。回本是愚蠢之意,而后人以“回”命之。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处世的态度,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生活在贫苦的环境里,也可以通过内心的力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种智慧。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保持愉悦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

2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者:摘孔子)

24、孔子的这些名言都富含深意,引导我们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在强调学习后要付诸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

28、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作者:摘孔子)

30、孔子回答:“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名言名句孔子的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则空洞。

32、曰:“如斯而已乎?”

33、曰:“修己以安人。”

34、孔子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35、心存善念闯天下,一生必是有福之人。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者:孔子)

37、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

38、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作者:摘孔子)

39、子路追问:“还有呢?”

40、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子路问孔子,什么叫做君子。孔子就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42、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43、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者:摘孔子)

44、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作者:摘孔子)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了学习需要勤奋和勇敢,不因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了对于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47、父母在不远游!

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作者:摘孔子)

50、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作者:摘孔子)

51、孔子之名言,《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句句是名言。其原本就是语录体,那句话择拿出来都是名言佳句。例如,《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孔子十分注重“学习”。学了还要以时复习,这个副词“时”不当“时时”讲,也不训作“经常",而训诂为“按时”。再如“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17.3)孔子看得很准,把天下人分成“上智"与“下愚”两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站在马路牙子上等活的大板锹和扫大街的大扫帚们和馬克思、爱因斯担相较,前者为下愚,后者为上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看得多准啊!

52、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者:孔子)

53、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作者:孔子)

54、子路义薄云天,颜回谨慎谦卑,孔子心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