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郑板桥四字富有哲理的名言-集合66句

时间:2024-08-29 05:48

郑板桥四字富有哲理的名言

1、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郑板桥

2、经历过成败上千次的锤炼,而变得更加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的狂风。

3、吃亏是福。——郑板桥字幅

4、有人说“糊涂”是福,我们不妨偶尔也来点儿小涂糊。不过,若有来生,我还是甘当一只头脑简单的小猪吧。

5、解释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6、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看破红尘的悲观脱世思想。“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脱世思想。

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须从公心出发,放一着让人,退一步行动。然,这个充满私欲的时代有几人不是为了自己事后求得别人或者上天的福报,而是为了处世的当下心安理得?又有多少人做事于心无愧?

8、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9、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吧。[编辑本段]心理分析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10、因此,从过于明察苛求的聪明转入宽以待人的“糊涂”则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大概才是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真实目的所在。

11、近年来,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由此也引起人们对这位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更增添了一层兴味;对“难得糊涂”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释,由此而顺延到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可是鉴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因而现在会产生出相异的认识。[编辑本段]来历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12、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清代郑板桥《绝句二十一首·黄慎》。

13、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14、四:自我解嘲说。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于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读书参考》)

15、反义词糊涂一世

16、这句话意味着一个清廉的官员能够影响民众的品德和行为,而腐败的官员则会导致民众的道德沦丧。郑板桥强调了官员的责任和影响力,他认为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保持廉洁,以引导民众向善向正。这句话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官员廉政的重要格言,提醒人们官员的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力。

17、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18、郑板桥当县令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官清民自清,官浊民自浊。”

19、朋友有奇才,我就不会处于困境。真挚的友谊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可靠的朋友可以与之患难与共。

20、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后来报也。”[编辑本段]意思  一:自我解嘲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21、只管自己埋头苦读,而不去向别人请教,虽然读了很多书,只不过是个笨人罢了。

22、现在,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不过,据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极态度的。“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毕竟趋于消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终不足取。[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拼音nándéhútú

23、生活里面,处理家庭生活,尤其是处理夫妻关系,作为男子大丈夫日常生活中“糊涂”一点,能成就长效的婚姻,事事认真,必然和妻子发生矛盾。

2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对联。

25、如今的官场也流行那句“难得糊涂”。但是“难得糊涂”却了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做事没有原则。有几人能理解板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清醒的蔑视,是对腐败现实的抗议,是清风自拂的坦荡胸怀。

26、金庸的如斯高人有一个,便是金毛犻王谢逊。其中情由节节纠缠,大约可看做他因悲愤而至糊涂,由糊涂而至疯狂。在冰火岛上,他双目被创,也糊涂了事,所性与有夺目之仇的张氏夫妇结义。人家生了娃娃,为防他起意加害,尊他为义父,他也糊涂认了,谢逊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金庸没说。

27、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28、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29、“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中文中“糊涂”一词看似针贬,却深意颇多,除却囫囵愚钝,不甚精明之外,还可引申为韬晦,收敛,包容,此中情情种种,若被运用的妙趣自在一心,借此收益良多的高人,便被称做大智若愚了。宰相刘罗锅的“难得糊涂”,不愧为大愚中的大智大悟。

30、在画面中有些地方,事物的形象已经化为了乌有,只有神韵和情趣依然散发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虽然看不到事物的真实形象,但却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灵魂。

郑板桥四字富有哲理的名言

31、应该是他的“难得糊涂”。他的这一句名言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或让人写成条幅挂起来。难得糊涂是一个做人做事很通透的想法。是一个睿智的生活态度。

3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

33、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很多人家里都挂着写着这句话的条屏,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之一。

34、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题画》

35、这样,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

36、三: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37、事例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38、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郑板桥

39、故事清朝乾隆年间,画家郑板桥中了进士,做了山东范县县令。寡妇朱月姣告状说魏善人欺侮她,魏善人说她借了银子想赖帐。郑板桥马上明白其中原委,就装糊涂判魏善人赢,迫使他赔偿她二十两银子,从此郑板桥就有“难得糊涂官”的美称。[编辑本段]引申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郑板桥说了多少年了?然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不如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

4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41、郑板桥老先生是江苏扬州人,江南八怪之一,最著名的名言名句是:难得糊涂。老先生大智若愚,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很深

42、要知道绘画和书法是有相通之处的,画兰竹的时候要像写草书和隶书那样用笔。郑板桥认为作画和写书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不仅在高雅的情趣上是一致的,而且很多笔法也是相似的,因此,他就建议人们在画兰草的时候应该借鉴草书和隶书当中的一些笔法。

43、可见“难得糊涂”真难!

44、.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板桥

45、善于读书的人,采用浏览和专研两种方法。专研能深入礼节,浏览能博览群书,以至于没有遗漏。

46、郑燮(1693—1765),号板桥,兴化人,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是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和艺术家。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诗词10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47、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清代郑板桥《题画兰竹》。

48、删繁就简:删除繁杂的,使之趋于简明、精炼。这两句对联的搞艺术创作,要删除繁杂的,使之趋于简明、精炼,像深秋里脱落枯叶的树木那样;又要特创新意,力求与众不同,像各具特色、竞相争艳的二月里的春花那样。此联对仗工巧,比喻形象生动,深得艺术创作的要领。后人常引用这两句对联来说明艺术创作须务求简洁,更要立意新颖。

49、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赠袁枚》

50、诗词丨郑板桥经典名言20句:“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51、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郑板桥

52、这里的“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难、疼、伤深埋在心中,在夜深人静远离人群的海边对天仰笑……

53、清澈的泉水倒影着天上的星辰和明月。在这宁静的夜晚,拿起瓢子来喝水,水中的月亮也被舀了起来

54、可不是么?人生在世,在智力上达到“聪明”的状态很难,因此世上有许多稀里糊涂生活、浑浑噩噩处世的人。没有聪明的头脑又要谋生怎么办?只得出卖自己的体力,还得以“身体健康”做本钱。十个指头伸出来都不是一般齐,何况是人?因此,这辈子出来老实做人,踏实生活,对于那些高官厚禄之人我还是敬而远之为好,不管他们歌舞笙平,还是荒淫无度,还是“糊涂”点好啊!免得自己犯“红眼病”,惹人笑话,我们少吃后,满行动,偶尔想想栏里的猪,微笑一下,很好。

55、其实在我说来“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56、“难得糊涂”需要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的气度。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做猪就不用考虑那些复杂的问题。

57、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

58、吃亏是人的福气。这句话是清代大画家、书法家郑板桥的名言。短短的四个字充满了人生哲理,常被后人当作座右铭。

59、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清·郑板桥《访青崖和尚·和壁间晴岚学士虚亭侍读原韵》

60、但我并不否定“聪明”的价值,也不会把聪明和糊涂对立起来。人世间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的人很多,虽然并不聪明但却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人更多,而真正意义上承认自己不聪明,老老实实做人的所谓糊涂者很少。可见,聪明人难做,糊涂人也难做。

郑板桥四字富有哲理的名言

61、然而,人若达到聪明的境界之后,再由聪明而转入糊涂则更难。若一个人对于人生事理了解透彻的话,这个人就会看到人性中的很多缺点和弱点。过于明查的人就会因此而在为人处世上处处挑剔,难以容人。而对于不正直的人来说,他可能会因此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取私利,败坏社会纲纪法度。

62、郑板桥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这句话是郑老先生的人生写照,更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许多杰出人物都有无意或者有意“糊涂”的时候,正所谓“大智若愚”。

63、二:抗议之声说。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后来福报也。”徐兰州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有所为,而要他装作糊涂而无所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64、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65、不去拘泥于古人的技法,不固执己见,灵活的运用方法。

66、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