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爱国名言
1、王冕最出名的是他笔下的梅花,其中《墨梅》中的一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和于谦的《石灰吟》中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5、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诗作中有不少表达无法为国家报效的无奈和失落之情的诗句。其中一首代表性的诗句为: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天下英雄谁敌手?
9、[宋]辛弃疾
10、"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1、满眼风光北固楼。
12、可怜白发生!
13、《去国帖》释文:
1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5、一片神鸦社鼓。
16、作品释文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8、——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明李日华《六研斋三笔》、李佐贤《书画鉴影》著录,文物出版社《宋人书翰》册影印,刻《海山仙馆藏真帖》。
21、千古兴亡多少事,
2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3、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26、——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7、京口北固亭怀古
2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9、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0、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爱国名言
31、“辛弃疾去国帖”是辛弃疾写给好友欧阳修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离国之志向。他在信中写到:“时不我与,忧人之忧,无出其右。有如欧阳公之为国人父母也,而归泣于海外。”表达了他离开国家、出海远游的意愿。这封信被视为辛弃疾一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3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3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3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5、郁孤台下清江水,
3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37、在这首词中,“可怜白发生”这句诗是对他报国无门的深度表达,揭示了现实与理想难以调和的矛盾。尽管辛弃疾满怀豪情,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苦闷和挣扎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3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1、生子当如孙仲谋。
42、“辛弃疾去国帖”通过一种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封书信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被后人称为“离骚体”代表作之一。
4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4、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45、作者简介
4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4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4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9、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於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右谨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5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1、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52、此帖是《宋人手简册》中一页,内容为酬应类。文中“秋初去国,……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是指在江西提刑任平“茶寇”赖文政事。据《孝宗本纪》:“淳熙二年六月,以仓部郎中辛弃疾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捕茶寇。”另据《宋会要》记:“淳熙二年润九月二十四日,上谓辅臣曰:江西茶寇已剿除尽。……辛弃疾已有成功,当议优与职名,以示激劝。”辛弃疾平茶寇后,诏江西提刑除秘阁修撰,故此帖当书于淳熙二年十月间,时年36岁。
53、作品赏析
54、创作背景
5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56、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诗词作品多方面展现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身处乱世,面临个人命运波折和社会动荡的无奈和悲痛。
57、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8、——王冕《愁重》王冕,元末著名爱国诗人。
59、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0、这句诗表达了辛弃疾希望将自己的忧愁和心事倾诉给瑶琴,但他又感觉到自己找不到知音,无人能够听到他的心声。这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也可以视为他报国无门的一种表现。
辛弃疾爱国名言
61、本幅鉴藏印钤“杨氏家藏”、“原素斋”、“松雪斋”、“琳印”、“海印居士”、“黄琳美之”、“休伯”、“项元汴”诸印,以及“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书印”、“南韵斋印”、“莲樵成勋鉴赏书画印”、“莲樵曾观”等印。
62、终不事嬴秦。
6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5、辛弃疾在其诗词中,多次表达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其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心境。该词描绘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通过追忆过往,表达了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同时也抒发了他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忧愤心情。
6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7、这里的挽文丞相,其中的文丞相不是指元代丞相,而是南宋抗元名臣、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
68、——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何处望神州
69、——虞集《挽文丞相》虞集,元代著名爱国诗人。
70、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1、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72、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73、二: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74、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75、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传千古,不知道激起了多少人的爱国之心
76、人道寄奴曾住。
7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7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9、《去国帖》是宋代的一本简册,作者是辛弃疾。
8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81、书江西造口壁
8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83、沙场秋点兵。
84、此帖书法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笔意略显苏黄遗规。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为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
85、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8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87、在这封书信中,辛弃疾以叙述自己离开故乡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危机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辛弃疾在信中提到:“今有奉天承运之盛,历数朝献之吴,岂无一人诚心钦之,抒泻忠谏乎”,表达了他对南宋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忧虑。他还说:“乘兴远游,以求五雕之臣,此所谓忠贞之士者也”,表示他希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奋斗,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8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89、辛弃疾词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分别为以英雄情结抒发恢复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报国不成壮志未酬的忧愤和痛苦;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词中流露出的对国家的热爱和赞美。在论述中,以辛弃疾的一些典型的词作为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笔者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并以此说明:辛弃疾仅凭其词中思想上的爱国特色就足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90、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爱国名言
91、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9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94、中间多少行人泪。
95、"辛弃疾去国帖"是辛弃疾在南宋初年离开家乡金华前,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这封信大概是辛弃疾借总结自己一生经历的机会,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思念和忧虑。
9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97、——陆游《病起书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9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99、不尽长江滚滚流。
100、一:慷慨添余思游忆可人危还有虑,愁重不知海国迷归棹,关山拥战尘。
10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0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103、辛弃疾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批判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误国,歌咏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