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孔子说的关于仁的名言【好句摘抄38句】

时间:2024-09-02 04:53

孔子说的关于仁的名言

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7、【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8、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9、【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12、这种回答近乎狡辩,实在是太苍白了。按照他的这种说法,可以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我自己坚持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不跟用我的坏人同流合污就行了,这实在是有些有悖于他的学说,谁能相信他的这一套理论呢,给自己到坏人那儿做官找这样貌似有理、实则很糊涂的理由。如果他生在抗战时期,日本人给他官做,他也会为日本人卖命的!不过他的后裔替他圆了这个汉奸梦,当国人在流血抗战时,孔家后人宴请日军共度新年,还拍照留念。

13、《论语述而篇》中。

14、【翻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翻译】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1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18、【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9、【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0、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4、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学而篇第一·第二章》)

25、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26、仁是内在的品质,修养仁德全在自己。但仁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仁德的境界。但最难的是能坚守仁德。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7、,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28、在《论语》的另一则里,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佛肸请孔子,孔子又要去,又是子路这样劝说孔子:“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去的。’如今佛肸盘踞在中牟邑谋反,您却要去,怎么能说得过去呢?”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是的,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你应该想一想,最坚硬的东西,能够因磨损而变薄吗?肯定是磨不薄的。最洁白的东西,能够用颜色把它染黑吗?肯定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匏瓜吗?哪里能够只是被悬挂着而不让人食用呢?”

2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30、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起兵造反,反叛季氏,他招请孔子去帮忙。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的坐不住了,就准备去,他的高足子路很不乐意,说道:“没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叫我去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再度兴起啊!”

孔子说的关于仁的名言

31、【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32、公山弗扰是鲁大夫季氏的家臣,当是时费邑宰,他反叛自己的主人,这是不符合孔子的伦理观的。

33、我们看看事例吧。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似乎很想学习伯夷、叔齐宁死不事二主的高风亮节。但是——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5、哈哈,这是我看到最好笑的题目了。孔子跑官要官十四年,连叛十二国君主。为了当官,他连自己鄙视的乱臣都想勾结,他哪来的“忠”?

36、【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7、《论语》多次提到“仁”字,这是第一次出现。意谓学之内容在仁,而行仁的根本在孝悌,务使孝悌之道推广而成为通行人群之大道,则少“好犯上”和“好作乱”之人。此谓“圣人以孝治天下”,被视为“治国之宝鉴”。孟子忠实地解释了孔子关于“仁”的含义:“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说:“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儒家孔门这个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是宗法血统性的仁,名分等级性的仁,受礼制约的仁。《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孔子明确答以“无违”,即无违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也就没有仁了。

38、虽然因为战乱,他没能去成。但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听说有人请他做官,孔子所有的坚持都可以为之退避了,这是很荒唐的,与他自己的理论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