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家庭的名言
1、孔子孙子孔伋简介:
2、儿媳:于夫
3、叔梁纥,出生于公元前627年,死于公元前554年,享年73岁。叔梁纥先娶了正妻施氏曜英,可是正妻生了九个女而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但有足疾。因此,叔梁纥晚年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4、孔子妻子亓官氏简介:
5、妻子:亓官氏(公元前485年,亓官氏去世)
6、孔子曾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
7、孙子:孔伋
8、孔伋,出生于公元前483年,死于公元前402年,享年81岁。孔伋跟孔子一样,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公元1330年(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9、孔鲤,字伯鱼,出生于公元前532年,死于公元前481年,享年51岁。孔鲤死时,孔子69岁。孔鲤的妻子于夫也因为孔鲤的死改嫁了。
10、“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檀弓》。
11、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孔子具体主张有哪些咧,我们来分析一下。
12、三、敬才有孝
13、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孔子就给儿子起名为孔鲤。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宋朝时期追封为郓国夫人,被儒家后世尊为圣母。如今孔庙中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孔子夫人在史书上称为“亓官氏”。
14、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伦常的根本。孔子主张孝道应该从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轻人“入则孝”,所谓“入”就是指家庭的内部,“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15、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二、以心行孝
17、孝亲敬长
18、子曰:“出则孝,入则悌。”就是孔子认为作为人子弟作为子女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19、劝父母可能很费口舌,很费精力,但是你不能有任何怨恨。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怎么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
20、父母还在,你不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你就是去远的地方,你得将要去的地方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在哪?别让父母内心着急。
21、孔子儿子孔鲤简介:
22、孔子这样说。他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2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4、母亲:颜徵在(公元前535年去世)
25、颜徵在,出生于公元前569年,死于公元前534年,享年35岁。颜徵在在18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已经70岁的叔梁纥,生下了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了。由于从此颜徵在的名分和施氏(叔梁纥)的正妻等原因,颜徵在和孔子甚至不能参加叔梁纥的祭祀。父亲死后,颜徵在和孔子在生活相当贫困,17岁时,母亲颜徵在由于操劳过度也去世了。
2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27、五、“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8、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转的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听取自己的意见,仍然应该恭敬的对待,不要触犯他们,虽然忧心操劳,但不要怨恨他们。”
29、四、孝应孝顺
30、孔子家庭介绍
孔子关于家庭的名言
31、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32、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
33、一、依礼行孝
34、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公元前549年去世)
35、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36、儿子:孔鲤,(字伯鱼)
37、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38、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张谷英家训族戒》
39、孔子认为为长辈效劳,干家务干事情;让长辈衣食无忧,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面容和心情。《百孝经》里讲“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就是要心存孝念,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多变现为对父母尊敬的态度上。
4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1、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4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3、“天下无不是底父母”语出《罗豫章先生集》。罗仲素,名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此句引语中“底”字,相当于今天“的”、“之”。
44、罗从彦有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的教诲、意见,都应当虚心接受和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