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孔子道德名言名句【好句摘抄75句】

时间:2024-09-06 04:51

孔子道德名言名句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伦常的根本。孔子主张孝道应该从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轻人“入则孝”,所谓“入”就是指家庭的内部,“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孔子道德修养方法思想:

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五、“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父母还在,你不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你就是去远的地方,你得将要去的地方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在哪?别让父母内心着急。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8、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9、简述明人伦。

20、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2、在这种对立下,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23、答: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有:

2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5、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

2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7、“明人伦”是孟子关于教学母的的论述,原文为“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在五伦之中,孟子尤重父子—孝、兄弟—悌这两种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仁义礼智四德教育。这种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之义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28、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转的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听取自己的意见,仍然应该恭敬的对待,不要触犯他们,虽然忧心操劳,但不要怨恨他们。”

29、四、孝应孝顺

30、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道德名言名句

3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2、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同上)。

3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4、有教无类是孔子创办私学后所实施的招生原则。他主张实施教育应不分等级;种类、国别,这与他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一致。孔子招生,只要诚心求教,潜心向学,不管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表现,以及鬼监狱贫富如何都热心教诲,一视同仁。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雪灾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

35、在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耻。

37、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所以在他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但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报道德教育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灌输道德观念,所以文化知识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

3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9、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

40、过,则匆惮改。

4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43、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44、二、以心行孝

45、劝父母可能很费口舌,很费精力,但是你不能有任何怨恨。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怎么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

46、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

47、孔子认为为长辈效劳,干家务干事情;让长辈衣食无忧,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面容和心情。《百孝经》里讲“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就是要心存孝念,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多变现为对父母尊敬的态度上。

48、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49、简述举一反三。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主张。孔子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心求通但未通,可以去启发他;经思考有所领会,但不嫩以适当的言辞来表达,可以去开导他。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起贺欣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做到闻一知二,技能主动获得知识,又是发展思维能力。

5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2、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9、孔子这样说。他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60、三、敬才有孝

孔子道德名言名句

6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6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3、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实施因材施教,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4、“自省”“克己”

65、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6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7、一、依礼行孝

68、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孔子具体主张有哪些咧,我们来分析一下。

6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0、孔子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1、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72、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3、反求诸己死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的主张。,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这是对孔子“自省”“克己”道德修养方法思想的继承,也对中华民族内向性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7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5、子曰:“出则孝,入则悌。”就是孔子认为作为人子弟作为子女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