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官府要到黄州城东门外
2、这首词表现了苏轼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由于当时苏轼受“乌台诗案”影响,谪居黄州,不能自由出行。所以他想退隐,希望获得精神解脱。
3、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4、【《临江仙》苏轼】于是时任湖州太守的苏轼被逮捕
5、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6、被关押在御史台的牢房里
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8、或许真的可以忘掉,契机就在今晚,夜已阑珊,风亦静谧下来,江上的波浪渐渐平稳,看上去很适合荡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一叶小舟随江流而去,就在这江海之上寄托余生吧。
9、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10、于是苦笑一声,拄着手杖
1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2、(千古最美情诗)纳兰容若《画堂春》
13、驾一叶扁舟,飘荡于江海间
14、夜里,在东坡上饮酒,喝醉了就天为被地为床睡一会儿,睡醒了就继续喝,等到这种状态结束,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三更。开篇这几个字就值得细细品味。是什么让苏轼陷入到“醒复醉”这种状态中呢?或许是深夜里情绪的突然奔涌,白天坚强乐观的苏轼也会对着月亮黯然神伤。
15、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作者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16、对于挫折,有人逃避,有人直面
17、苏轼写下这首词时的心情
18、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9、“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20、被贬黄州排解失意心情,即借酒消愁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1、“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22、不知何时才能摆脱俗世的束缚
23、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译文)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
24、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25、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26、惊魂甫定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27、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28、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29、(南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0、当他醉意醺醺告别朋友,晃晃悠悠回到临皋亭的住处时,家人已经熟睡。
3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32、2021年6月1日廊坊新闻直通车
33、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34、苏轼在东坡雪堂与客人饮酒
35、也有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
36、【《临江仙》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通:樽)
37、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8、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
39、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
40、人身自由也受到一定限制
41、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42、yèlánfēngjìnghúwénpíng。xiǎozhōucóngcǐshì,jiānghǎijìyúshēng
43、说起来,苏轼真正的创作高峰正是开始于贬谪之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些偏远地区都留下了苏轼的伟大政绩,也同样留下了一首首惊世骇俗的诗词,让后世的人们记住了北宋有一个苏东坡。
44、2021年廊坊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看看都有谁
45、(公元1082年)这是苏轼来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他在长江边上的小城里有了一处栖身之所一一临皋,有了一块自己开垦的土地—东坡,有了一座饮酒赋诗的胜地—雪堂,还有一个来往古今、畅想神游的舞台赤壁长江。苏轼在黄州城每天来往于三个不同的地方,周而复始:白天解决温饱躬耕东坡,傍晩饮酒赋诗驻足雪堂,深夜沉思酣睡回到临皋。三个时空的转换,如同经历了一次从肉体到精神的穿越,颇具某种哲学的意味。
46、这首《临江仙》就传遍黄州城
47、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48、苏轼是一个真诚的人,所以他不会空喊口号,而只是老老实实承认:“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长恨”这个词,实在是苏轼对自我矛盾心态的真实解剖。
49、他敲了老半天门,毫无动静
50、“仿佛”这个词用得尤其可爱,活脱脱勾勒出一个醉态可鞠的苏轼,半夜从野外回家的苏轼,在醉眼朦胧中只能判断出一个大概的时间,可能是三更天了吧
51、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
52、听着江声,思绪自然也随着江水的流淌而流淌,于是想到了宇宙人生,想到了短短数十载春秋的自己,想到了一入官场身不由己的自己。
53、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在这一年留下了一首意义非凡的《临江仙》。
54、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也很有趣,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磨去了苏轼露在表面的棱角。表面上看,苏轼遇风浪而不惊,走到哪里都甘愿当一颗螺丝钉,和其光同其尘一脸的与世无争。
55、想像春秋时期的范蠡那样
56、苏轼的前20年是意气风发的,科举一路连捷,在北宋的科举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天才少年接触到官场,心里的“不合时宜”就开始发酵了。
57、太多难以回避的挫折难以言说
58、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59、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60、上片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61、词句出自《临江仙•夜归临皋》。原词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属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在友人马正卿的帮助下,又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筑屋雪堂五间,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刚刚经受了一场政治迫害,劫后余生,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有时布衣芒屦,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徘徊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答案)黄州。
62、最终,此次“乌台诗案”
63、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6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65、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6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67、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8、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
69、有人根据“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两句
70、所以,还是回家倒头睡吧……
71、酒后醉醺醺的他独自走回临皋亭
72、此谣传竟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
73、这首词写得真好,好到甚至不知道要用怎样的笔触解读。
7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晚上苏轼在东坡喝酒,估计是和朋友们聊得太开心了,他的酒量本来就不行,醒了酒再继续喝,就这样醒醒醉醉,酒局直到半夜三更才终于结束。
75、但被剥夺了处理政务的权力
76、“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被关在门外的苏轼,一边听着家童雷鸣般的鼾声,一边敲着门,而且因为鼾声太大,家里其他的人在熟睡中也听不到苏轼的敲门声。
77、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本词的上阕记叙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一词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78、在旧相王安石的上专札后落下帷幕
79、实际上,苏轼内心的棱角从未被真正磨去,在内心的最深处,他依旧是那个轻狂单纯的绝世才子。
80、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81、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82、他虽有“团练副史”的官衔
83、他静静地回顾半辈子走过的路程
84、时值建炎三年(1129年),北宋已亡,高宗南迁,作者正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旅途疲累自不必言,国破家亡之恨,报国无门之怨,时时占据他的心怀。这些情怀构成了这首词豪放悲沉的格调。
85、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
86、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駸駸。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87、“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88、(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89、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一任情性,发自衷心,因而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以议论为词,化用哲学语言入词,冲破了传统词的清规戒律,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这种语言上的特色正表现出词人的独特个性。
90、不是一辈子平稳,被保护在温室里可可爱爱的小奶狗;而是内心清明且坚定,知道世界什么样子,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纵然在前行的路上遍体鳞伤,也仍然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
91、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
92、写于贬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早已经想开了。于是布衣芒鞋走遍了黄州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寻找三五知心好友,也寻找一处养心之地。
93、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还乡。回车来过我,乔木拥千章。
94、说回到今天这首《临江仙》。
95、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96、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97、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98、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99、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100、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