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0-11 11:39
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

1、三是昔日的中央工艺美院如今的清华大学艺术学院若干教师设计的壶,其中以高庄教授(国徽定稿人)所设计,顾景舟首制的“提璧壶”最为经典;还有张守智老师与汪寅仙合创的“曲壶”。

2、·啥?做茶叶还要参加地理考试?

3、·痛风患者能喝茶?浙大茶学教授谈健康饮茶

4、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线条装饰,置放在壶身哪一部位是恰到好处,也都是由知名艺人反复尝试、推敲而最后定稿的。

5、甲子泥无标期(1983—1987年)

6、新壶造旧后,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泽发贼、发浮、发愣。如果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壶身,还能找到打磨的刮痕。这样的壶还往往有一种霉馊味,细细嗅辨即可识破。此外,速成的包浆一刷就掉,而真正的老包浆已与壶身融合成一体,附着性极强,用清洁剂反复清洗也难以擦掉。

7、1960年前后马来西亚「高泉发茶行」

8、紫砂一厂是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1955年在政府的号召下集齐了“紫砂七老”创立工厂,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9、从壶艺爱好者角度应选购:

10、【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随着这几年老一厂紫砂壶的流行,仿品与造假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有下面几种:

11、冷热急变性能好,不会因受火而开裂。

12、一是仿明清及清末民初较为古典和经典的款式。由于老一厂有民国时代已成名的多位大家(他们一直被尊称为辅导员),在选择老款式时,并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融入了老艺人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代的审美观念,事实上是一番再创作。

13、“老一厂紫砂壶”多数是由做高档壶的老一厂一车间制作的,新艺人要三年陶校毕业,实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一车间。

14、1956年老艺人们在制作紫砂

15、年糕泥是球浆多于砂,不宜做大形壶,所以以小品为。

16、一厂壶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水色与光泽.有时较佳的泥质不用泡养.光是洗干净.以布轻轻擦拭就会散发温润的光泽

17、利用款识冒仿名家作品的方法有3种:

18、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概、任淦庭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作素式茗壶;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花果小件著名;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刻称著于时。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新一代的陶艺师不但在传统上有所继承,而且创造不少新颖的作品,在历届中外陶艺展中可窥其面目。

19、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20、关于紫砂壶正确的开壶和养壶方法

21、在壶圈流行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开壶方法,如用甘蔗、豆腐煮壶等,这其实是多年前不知那位壶友的失误:错把潮汕拉胚泥壶开壶的方法安在了宜兴紫砂壶身上,而且写到了百度百科中被广泛流传。

22、其实宜兴紫砂壶正确的开壶方法很简单:

23、1952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紫砂器具的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24、2002年,原本紫砂一厂烧陶时的隧道窑因为使用的燃料是重油不符合环保而被打掉!

25、70年代水平壶比80年代水平壶制作还更好。70年代紫砂厂规模较小,无论行政管理、品管、泥料,甚至最重要的「开模」师傅的要求及实际水平都较高;直至80年代因紫砂厂工人一下子增多,市场扩大,泥料需求突然倍数增多,原矿风化的时间缩短,开模师傅统一训练成专业开模师(即不再由工手好的工艺师负责打模),所以商品壶的水平就每况愈下。

26、第三种是新壶新款,此类作伪手法颇多。现代伪造者多是仿制假的印章或镌刻假的款识,如采用照相制版技术,用铜锌版制出印章。也有一些印章和款识是仿制者凭空臆造的。

27、福建茶叶公司向「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大量订「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支公司」底款的水平壶,泥料是「红泥」和「清水泥」,容量是以十杯壶为主或称八杯。不过这批壶底款是繁体,壶身刻楷书「请饮」第一行,「中国乌龙茶」第二行,加一小茶船,和六个小茶杯,整套组都用同泥料生产。

28、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这一时期是经历“文革”以来的复兴时期;百废待兴,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然而一时尚不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工艺程度上也不是很好。然因泥料风化陈腐时期更长,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29、茶是介于中药与食品之间的瑞草。我们只要联想到当今熬中药以砂罐、餐饮中以砂锅炖煮或煲汤,其原理完全一样。老一厂紫砂壶当年都是一次烧制,不像现在的烧制工艺多是整口后多次烧制,一次烧制保留了紫砂壶最佳的双向透气性和利茶活性(当然最大的遗憾是口盖不够紧密),所以老一厂壶能沏出茶之佳味,汤色纯正、茶味醇厚,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是最佳的沏茶实用器,素为嗜茶者所首选。

30、所以最终还是要从土质来判断宜兴紫砂厂的产品除了极少数的特殊情形:

31、1958年,合并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成立“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建厂初期拥有职工2067名,艺徒299人。

32、纯以肉眼看壶的泥质,多看看就会发现老一厂壶优质泥料的玄机,比如紫色中隐隐可看到些微的红色或黄色,红泥中常显现出一点黄色,而黄色泥中常夹杂些红色。即在一种主色中夹杂飘忽不定的其他色彩。

33、紫砂壶名家成名后的作品一般来说选料比较讲究,其代表作品的材质则更为精良。这种精良具体表现为壶的颜色正,颗粒匀,光泽润,胎骨坚,手头沉。

34、·这里是被茶文化彻底征服的美国西雅图!

35、其实一厂商品壶泥料种类并没有很多.只是会随着时间的不同稍微有所差异,最大宗还是特拼(特级拼紫砂)跟小红泥这二大类.其它还有清水泥段泥绿泥..只要玩过一些壶,有一定的收藏时间,应该对紫砂就能大致有些概念.

36、1,购陶瓷制品,可去中国陶都陶瓷城,地址:宜兴市丁蜀镇公园西路;范家壶庄,地址: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阳羡名陶苑,宜兴市丁蜀镇汤蜀路中段

37、一九七三年,国家投资老一厂建起了一架新式隧道窑,以重油做燃料。为防止油烟中杂质侵入壶面,壶成胚后一律置入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掇罐之中,紫泥一千一百度左右,红泥九百六十度左右,窑温稳定,熄火后掇罐内壶将有十多小时依然在隧道窑中慢慢降温。因此,烧成后的壶“水色”绝佳。这架窑,被海内外老一厂壶收藏爱好者誉之为“官窑”,后2002年因污染和油价飞涨的原因而打掉。就于紫砂,自古至今除了“老一厂隧道窑”,明清历代皇帝并没有为紫砂兴建窑炉的。邓小平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紫砂壶,以及紫光阁较早陈列的二十多件紫砂器,都是老一厂隧道窑烧成的。也许再过上百年,写紫砂史者将老一厂紫砂壶列为唯一“官窑壶”,亦不是不可能的。

38、质感与重量要够.紫砂厂的泥料密度高重量与质感都佳一般来说感觉会比厂外的来的重些,但平衡感较强。

39、1997年,宜兴紫砂一厂,结束官方经营,改制民营。

40、宜兴老紫砂一厂的款式及标识

41、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创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时期:

42、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这是宜兴紫砂厂的前身。

43、老艺人朱可心在专心制壶

44、文革壶,前期不留名款,为明确责任,采用阿拉伯数字和工号为记号。

45、底款: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46、1960~1970年「中国宜兴」及「宜兴紫砂」无边框的底款水平系列商品壶

47、 手艺高,能进入紫砂老一厂的艺人都是要经过考核的,唯有通过考核才有资格进入制壶车间。像我们都知道的紫砂七老,个个手艺了得,所以出自紫砂老一厂的紫砂壶都有品质保证。

48、1970末~1980初请饮中国乌龙茶(8或10杯)(繁体22字)

49、注:其中文中甲子泥之说,和我们提的甲子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甲子泥,主要是指84年前后的紫泥,其中含黄色颗粒之外,还大量夹杂了黑细砂般的粒子,广义来说,也有人定义为80-85年间的紫泥。至于是否忽悠,是否“唬人”,请试过真品再说话。个人认为,甲子泥为当代紫泥发茶力之最高峰。同样的茶,用甲子泥壶泡过几回之后,再用后期的壶来泡,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

50、我们并非否定能工巧匠那巧夺天工的绝技,壶技如大亨,那确实有过人的技法,让人折服。只是想告诉爱壶者,“老一厂”中诸多老艺人是受益于壶大师们的辅导成长起来的,只有在这些老壶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做工上的多元状态。这些看似“粗工”的壶远比今日多数借助更多机械加工或工艺改进的细工壶更有传统意义。

51、为什么壶底只印“中国宜兴”底款,而不用作者印做底款呢?众所周知这是由当时敏感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左右,也算是特殊的经典吧。因此也给后来仿文革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不用说,市场上赝品就横行了。不过也给玩赏“文革壶”留下了特有的趣味,举个例:至少每一把“文革壶”,要考证它的真伪的话,都需要从综合去考量,增加了不少趣味。

52、注:就因这种政治方面的原因,所以才有这些壶的出现,到如今也才会有「甲子泥」等等神话,才导致造伪者能对玩家们下其手,甚憾矣!

53、第一批:1965年出场。有红土及紫砂两种红土必是六杯,紫砂必为四杯但因红土的压缩比大,所以六杯和紫砂四杯一样大小壶。

54、关于老一厂紫砂壶的收藏

55、·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会伤胃吗?

56、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先前出产最优质泥料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2000年封矿禁采。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57、用温水把壶洗干净,直接泡茶;

58、【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与前期比较,同样是在生活困苦的文革期间制作的壶品佳:这就是管理的问题,因70年代标准水平壶,是紫砂厂经营。管理绩效下的产品,所以作品一般都较为工整;反之,前期无大树乘凉的作陶者,则必须以低价抢攻以维持基本生计,所以质量上就会有截然不同「成品效果」!

59、激光圆标即坊间所说镭射标

60、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即历史上经济萧条时期,独具功力的高手也只能做些大路货产品,藉以谋生;或名人成名之前所制作的大路货作同样也有收藏、研究价值。

61、 质感重,老一厂紫砂壶做出来相对来说质感重量上手掂掂要重了些许。

62、·薄荷塘的传奇还能传多久?

63、1955年,前墅、蜀山砂货行和蜀山南街紫砂工厂并成(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由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传授技艺。成立之时仍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之印款,半年后即在出口茶壶上使用(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直到1958年成立紫砂工艺厂为止。

64、❹做工:毕竟是当年的批量商品壶,不够细腻,且因为是一次烧制而口盖不够严密。

65、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烧成后为黄色,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深藏于黄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故紫泥和本山绿泥有“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丁蜀镇川埠朝庄,是嫩泥矿低部的泥料。紫砂泥矿体呈薄层壮,透镜壮,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底槽清是紫泥的一种,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由于矿地不同及烧成时温度、气氛的变化,制品能呈现深浅不同的紫红色调。红泥,又称朱砂泥。产于嫩泥矿内,烧成后呈红色。朱泥产量较少,不单独存在于矿层中,一般是从原料中挑选出来的。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本山绿泥加紫泥就是段泥了。

66、老一厂紫砂壶现在一般界定为1977—1997年原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1980年香港罗桂祥博士首次向老一厂订购紫砂壶并在香港展出,从此开始了老一厂紫砂壶的辉煌,之后香港四大公司:锦峰、海洋、英泰、双鱼一直从事老一厂紫砂壶的进出口贸易,直到1980年代末台湾的壶商也开始介入。

67、根据个人习惯选择:紫砂壶的实用功能是指容量、容积,还有就是紫砂壶的壶把是否便于端拿,壶嘴出水是否顺畅,满足了这些,才能让品茗者泡茶得心应手,因此,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选择紫砂壶,例如:容量、壶嘴出水的流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

68、第二批:1985年出场,较橘子色且粉胎。因土胎不好所以没有行情价,完全看茶行怎么卖。

69、老一厂装饰当年是有专门的刻绘小组,如小石等,紫砂壶中也有不少字画是出自今日颇有名望的艺人之手,其师承,可看到任淦庭的影响。

70、第一:要注意观察器型。

71、1984年之前,这些台湾壶贩为了卖掉库存红泥,所以编造了「红泥即是朱泥」及「朱泥可做航天飞机」等谎言神话。待这些「红泥即是朱泥」的库存一扫而空后,过个几年发现1984年之后的「红泥壶」竟然再度堆积如山,一不做二不休的编造其为「甲子泥」,乃编称其为甲子年练制,以后就绝迹之泥!

72、第四:要注意观察题款与用印。

73、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太湖西岸的陶都大地,宜兴紫砂在沉寂了十年之后,如井喷般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74、特殊标—1990年,两岸关系紧张,改用"MADEINTHAILAND"或贴日本国旗。不过此标类壶市场较少见。

75、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的动乱给紫砂壶行业也造成了冲击,在这个特别的时代,制作出来的紫砂壶也有很浓厚的“革命色彩”。“文革壶”的形制多种多样,按照壶谱皆可制作。然而设计人员又推出了一批新壶型,如报春壶、汗君壶、狮球壶、井栏壶、四方侧角壶和“碗梅”系列,这就大大丰富了“文革壶”的造型。

76、紫砂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77、上面这把壶底款上刻了19潜台词就是“我这个壶是一九六八年做的,是文革老壶。”

78、文革后期壶底多数为刻印不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带框(边)的阴文“中国宜兴”款识。盖内为刻印壶人长方形款识,有的带长方形边框,字体楷、篆、隶皆备。

79、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此类紫砂的胎土里用肉眼即可以看到不规则且細小的黄色与黑色的矿粒,黑色颗粒尤其明显,俗称黑麻胎土或黑星胎土;可以肯定地说甲子泥并非全是甲子年所生产,大约在82年即开始见到此类胎土的壶,一直延伸至甲子年后两三年仍然还有此类壶品,所以应称甲子年前后较为客观!

80、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紫砂产业遭到空前破坏,七座紫砂窑,百余间厂房皆付之一炬,技工流散,所制产品不足千件,产业一片萧条。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制品重新恢复生产,国内外订单一时如雪片般纷纷而来。当时紫砂制作皆为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量。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民间艺人收编整合。

81、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82、经过多年的努力收藏,北京非常友普茶楼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老一厂紫砂壶和名家壶展示馆,欢迎广大壶友欣赏、把玩、交流。

83、品质过硬:玩家追逐老一厂壶有理!

84、”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

85、紫砂茗壶是以特殊的紫砂材质精制而成,具有一定的制作技巧和审美标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注重作品内涵,形成百品竞新的现代紫砂壶艺术,名师新秀,各擅胜场,显示作者品格特征和紫砂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名阶层人士的向往和倾心。

86、第一种是新壶旧款,即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家的款识。这种情况包括名家为了应酬或在市场供不应求时,由学徒或他人代制,盖上自己的印章。再有就是前代名家的印章流传下来,后人继续使用,借以仿制冒真。

87、“老一厂紫砂壶”在造型设计上,大致可分为四点:

88、四是当代书画家和紫砂艺人联合创作的,如画家亚明先生设计、王寅春辅导员首制的“亚明四方壶”等,韩美林先生也设计了许多富有他个人风格的壶式。在九十年代,中国书画家佼佼者唐云和罗桂祥等高品位的收藏家或一些文人雅士,也对老一厂紫砂壶的造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9、所以说印款只能作为参考

90、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紫砂产业遭到空前破坏,七座紫砂窑,百余间厂房皆付之一炬,技工流散,所制产品不足千件,产业一片萧条。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制品重新恢复生产,国内外订单一时如雪片般纷纷而来。当时紫砂制作皆为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量。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民间艺人收编整合,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厂”,即是现在常说的“紫砂一厂”。并由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蒋蓉、吴纯耿等老艺人担任技术辅导。在这一时期,紫砂制品的款识及壶身刻绘,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及代表性,也为当今紫砂制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91、“高泉发茶行”为首批来单订制的茶行,高泉发乃马来西亚茶行,早期与新加坡有分部。当时做订制的茶壶,壶身一面刻“高泉发茶行”;另一面刻“小红泡”三字,其泥色与小红泥相当。后期文革后高泉发茶行亦有陆续订制。

92、欢迎关注订阅号:zishabigup

93、镭射标期(1993—1997年)

94、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掀起眦砂热的浪潮,首先是香港罗桂祥先生筹划在亚洲第六届艺术节举办“宜兴陶器展”,要求展品壶底、盖钤制作者名款。紫砂厂挑选技术尖子建立“特艺班”,按其提供的历史名作图样进行复制。1981年紫砂茗壶在此展览中大展雄风,并开展学术讲座,为罗桂祥先生百余伯紫砂藏品作鉴定,捐赠给香港市政局建立香港茶具文物馆。此时,紫砂茗壶价值上升到应有的地位,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代新秀脱颖而出,成为现代紫砂壶艺的中坚力量。

95、③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

96、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认识到紫砂厂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厂内的陶手名单.虽然名单常常变动.也要考虑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里制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为参考.当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说周六妹.沈建红.毛映红.蒋亚萍.蒋锐荞,任永芬.华小其等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一厂的作者.另外1997年后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宜兴紫砂厂.方圆牌商标还是继续在使用只是改为民营.我看过一张壶的照片,作者吕静芝.确实是厂内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年后的紫砂厂所生产的.其泥料质感跟1997年之前的产品是有区别的.(但是97后也有部分分厂在厂内与台湾商户合资做出口的。其砂料也是一厂的和窑火也是相当好的.和民间私加工之品不可同日而言。值得一玩。)

97、长期使用过的旧壶,外表会很自然地产生一层光泽,是久经茶汁滋养而慢慢渗透出来的,被称为“精光内蕴”。有包浆的壶,无论其外表是否有茶渍或尘土,只要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都会出现一种光泽,而且越擦越亮,行里人称之为“包浆亮”。

98、二是一厂老艺人和新秀所创作的壶式,如“辅导员”朱可心的“报春壶”、“长青壶”等多款花器壶;高海庚厂长的“集玉壶”,顾景舟辅导员的“上新桥壶”,顾绍培的“天龙顶珠壶”,李昌鸿的“竹简壶”等等。

99、1970年紫砂壶开始壶面流行篆刻铭文

100、方圆标期(1987—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