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出塞王昌龄古诗原文意思

时间:2024-11-20 17:31

1、体裁:七言绝句

2、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4、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5、《出塞·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6、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7、卷旗夜劫单于帐,

8、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

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10、《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出塞二首·其一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12、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仍没有回还。

13、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

14、但使:只要。

15、《出塞二首》王昌龄•唐

16、马头冲雪过临洮。

17、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18、通过概叹边疆战事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平息战争、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渴望。

19、诗歌信息

20、龙城飞将: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21、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2、“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23、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4、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5、年代:唐朝

26、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27、《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28、名称:出塞

29、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30、《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1、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32、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33、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34、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5、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38、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39、【韵译】

40、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41、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42、作者:马戴

43、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4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5、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46、乱斫胡兵缺宝刀。

47、诗歌鉴赏

48、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49、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非常有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50、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51、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52、【译文】

53、如果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5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55、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还未回还。

56、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57、作者:王昌龄

58、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59、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0、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61、不教:不叫,不让。

62、[编辑本段]马戴诗《出塞》

63、【简析】

64、“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65、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66、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7、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68、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

69、诗歌原文

70、金带连环束战袍,

71、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现在依旧健在,

72、度:越过

7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74、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里的明月是指秦汉时的明月,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

7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76、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