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1、斯又奇矣。乃复加一筹,益以一枝。画竹之难,更甚于此。若欲画面生动,则需掌握更多技巧。增之一分则嫌多,减之一分则嫌少。画竹者若想妙笔生花,须得精通墨色之深浅、运笔之轻重,以及构之精巧。心手合一,方能画出竹之魂魄。
2、⑭为:画。
3、⑤成竹于胸中:在胸中酝酿成熟竹子的形态。成:成熟的,完全的。
4、苏轼的散文《胸有成竹》。
5、⑯生而有之:这是一生长就有的。
6、胸有成竹是四字成语,原指画竹子前要在心里预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和构,然后才把心中的像用纸笔墨描画出來。
7、⑪熟视:仔细查看
8、这成语出处见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9、⑩岂:哪里。
10、“胸有成竹”是指在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或,如同画家在心中描绘出一幅画一样,十分自信和从容。这个成语的原文比较长,是“胸中有数,手握成竹”,意思是心中已经有了把握,手中已经握有成竹,表示非常有把握和自信。无论在哪个领域,只有具备充分的准备和信心,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11、①萌:芽。
12、⑫逝:消失。
13、噜啦啦噜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14、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之生长,犹如文人笔下之佳作,需细细揣摩,方可领悟其真谛。竹之幼苗,虽微不足道,然点滴之间,皆显生命之奇妙。若言画竹,当追本溯源,方能把握其神韵。
15、②而节叶具焉:但节、叶都具备了。具,具备。焉,句末的语气助词。
16、⑦与可:文与可,名同,北宋梓州永泰(近四川监亭人),曾任洋州知州。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宋代画竹名师。
17、⑥急起从之,振笔直遂: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意即“急起振笔,从之、直遂”,就是急忙起来挥动画笔,依照、跟随(心中的竹子形象)。遂,通“随”。
18、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9、它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它出自宋朝苏轼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0、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此乃大谬不然。画竹之道,贵在神似,而非形似。若以竹节为重,则过于拘泥,丧失了竹子本身的飘逸之风。故画竹时,应注重表达竹子的气质与神韵,而非一味追求细节之精确。若言叶,更应注重层次感与整体感的协调,而非简单叠加。
21、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22、⑬累:堆积。
23、⑧见于中:心中有了构思。心里明白。
24、③蜩(tiáo)腹蛇蚹(fù):蝉的腹部、蛇的腹下。蜩,蝉。蛇蚹,蛇的腹下。蝉的腹部是分节的,蛇的腹下分节、有鳞片,这些特征都与竹笋有些相像。这里形容竹出生的状态。
25、⑨平居:平常,平时。
26、⑮自:从。
27、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28、后来被用作成语,引申作比喻在做事之前巳经在心中拿定主意了。
29、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30、胸有成竹,心中很有把握,非常有信心做好。
胸有成竹
31、总之,画竹之道,贵在心领神会。只有胸有成竹,方可游刃有余。正如竹之生长,需得天地之精华,方可茁壮成长。画竹者亦需得悉心体会,方可挥洒自如。若能参透其中玄机,必将成为画竹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