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摘抄131句

时间:2024-11-26 20:55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

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2、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表达了他的谦虚和谨慎。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论语的第12章是关于季氏的讨论,描述了孔子对季氏的政策主张和行为的评价。

4、温故知新[wēngùzhīxīn]

5、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原文(节选):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11、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2、论语第12章的意思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3、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14、综上所述,论语第12章主要通过对季氏政策主张和行为的评价,探讨了政治家的道德修养、政策主张和社会改革的问题。

15、这一章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关心,也展示了他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期望。这些话语充满了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对于后世的教育者和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6、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17、三省吾身[sānxǐngwúshēn]

18、《论语》十二章涵盖了学习、修养、进德修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个人修养。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释义: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1、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2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3、吾日三省吾身——释义: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24、三人行必有我师[sānrénxíngbìyǒuwǒshī]

25、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26、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27、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28、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29、释义: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30、《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

3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3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3、说:同悦,喜悦、愉快

3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5、一、通假字

36、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9、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40、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2、《论语》第12章的主谓宾语法辞行意思是指孔子对于学生离开时的告别和祝福。这一章中,孔子以主语的身份,通过动词和宾语表达了他对学生的期望和祝愿。他希望学生能够努力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43、宾语是他所表达的情感和希望,也就是希望孔子留下来继续指导他们的话语。这一段对话体现了臧文仲对孔子的敬仰和对他思想学问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同时代人们对孔子的认同和尊重。

44、逝者如斯[shìzhěrúsī]

45、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46、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47、《论语》第12章主谓宾语法辞行意思是指,这一章节主要关注于臧文仲对于即将离去的孔子进行告别的场景和对话。其中,主语是臧文仲,他向孔子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想念之情,表示自己不舍得孔子离开,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教导他们。

4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9、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5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5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53、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5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5、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6、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

5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5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5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

61、《论语十二章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62、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

63、政策主张的评价:在季氏的政策主张中,孔子对其追求财富和排斥贫穷的态度表示批评。他强调贫富应当平等,应该关心和照顾贫困人群的生活。这体现了孔子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视。

64、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65、《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66、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67、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6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69、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70、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71、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72、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3、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4、第二章,强调了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75、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6、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77、通假字有:说通悦有通又,古今异义:君子:古义指道德有修养的人,现义;对别人的称呼,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现义:可以。朋,现义志同道合的人,现义朋友。匹夫,古义普通人,现义无学知,无智谋的人

7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79、三——古:多次;今:数词

80、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1、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82、2、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83、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84、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张问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孔子说:“如果不留下脚印,就不可能进入别人的家里。”

85、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8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释义: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87、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88、殆——古:疑惑;今:危险

89、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论语·子罕》。第二个意思为立誓践行圣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不舍昼夜,持之以恒做下去。“逝”,通假“誓”。

90、评价与改革建议:孔子在论述季氏政策的评价时,既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也提出了改革和建议。他认为应该通过推行仁政、贤德来改变社会,促进国家繁荣与社会和谐。这表明,孔子对于政治运作不满意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

91、学而不思则罔——释义: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92、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93、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9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5、谓语是臧文仲的一番话语,通过主动的表达和请求,传达出他对孔子的深切敬意和崇拜之情。

96、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97、批复——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98、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99、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0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1、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0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0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5、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106、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107、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08、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09、这句话的含义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需要遵循道德规范,不犯错误,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11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111、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

112、三十而立[sānshíérlì]

113、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115、《论语》12章的第12章是“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16、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117、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118、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9、《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0、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语十二章名言警句和解释

121、第一章,讲述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同时,“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122、饭疏食饮水——释义: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123、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2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25、行政能力与道德修养:孔子认为,季氏的政策主张虽然有些短视和功利,但他在管理国家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行政才能。然而,孔子也指出了季氏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不足,并表示这种不足会对其政治手段和治理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这表明,孔子认为政治家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126、不亦说乎——释义:这是愉快的事

12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28、择善而从[zéshànércóng]

129、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3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3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