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用俨然造句子优选汇总34句

时间:2024-11-29 19:55

用俨然造句子

1、扩展资料:

2、出处:《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4、“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出自《论语》。译成白话文就是:君子的容貌,有三种变化,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他,觉得很温和;,听他说话,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5、yǎnrán

6、读音为yǎnrán,造句如下:

7、我看你盲目的样子就知道你俨然已经忘记了我的姓名。

8、俨然的读音念yanran。

9、俨然一词的读音是【yǎnrán】。

10、俨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有三个。第一个意思是形容很整齐;第二个意思形容很像;第三个意思形容庄严肃穆。其出自于《论语·尧曰》中的句子。

11、远:遥远。

12、在日常使用中,“俨”也常做动词,表示整理,使整齐,如俨存。

13、俨然:形容很像。

14、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5、子夏这样说是受老师孔子的影响。《论语。第七篇述而》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这表达了一种极高的修养和风度,强调君子学养的典型。

16、《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17、句子的意思是:现在您一本正经不怕路途遥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

18、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9、作者将破课桌”比作“古战场”,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形象的比喻学习是克敌制胜。通过这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萧索冷清的“破课桌”和“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斗竹节人场面的激烈,又表达出作者的不胜感慨。

20、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的主语课桌是比喻的本体,句子的谓语俨然是比喻的喻词,宾语战场是比喻的喻体。破是主语课桌的定语,进一步对课桌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一个、剑拔弩张和古是宾语战场的三个定语。因此这个句子可以这样仿写: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真枪实弹的拼杀。

21、《竹节人》一文中俨然的意思:

22、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23、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24、“俨”,初见于金文时代,会意字,本义是庄重、恭敬,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俨”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25、“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孔门语言高才生子夏对君子容貌行止的盛赞,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6、俨然,汉语词汇,拼音为yǎnrán。一形容整齐;二形容特别像;三形容庄重严肃等。

27、"俨然在竹节人中"这个说法意味着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个群体中非常显著、突出或具有独特的地位。竹节人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用竹子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纪念、吉祥或装饰作用。因此,描述某个人或事物“俨然在竹节人中”意味着它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具备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特点。

28、俨然他已经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了,不然他怎么会能够如此胸有成竹的呢。

29、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句话出自《竹节人》。句中的“俨然”,意思是整齐排列的样子。

30、“俨”,普通话读音为yǎn。“俨”的基本含义为恭敬,庄重,如俨雅、俨然;引申含义为宛如,十分像,如俨尔。

用俨然造句子

31、《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32、形容很像。原文句子:“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33、看你信心满满的样子看来你俨然已经是有十足的把握拿下这道题了吧。

34、译文:道德不深厚的人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人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