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造句解释
1、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来就成了书。
2、“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3、造句:苏轼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
4、曹雪芹学富五车,其写作才华无与伦比。
5、读书人应该以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
6、学富五车是指一个人的学识非常丰富,可以填满五辆车。
7、张教授学富五车,在学术领域卓有建树。
8、这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啊,是个功成名就的人,平时总是文质彬彬的。
9、郭沫若先生是一位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10、学富是知识富足,五车是虚指,以五表学识特别多的意思。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碰上一个饱学之士,他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又几乎无所不知,就会称赞他是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褒奖他人的好词。
11、学富五车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译文是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
12、成语解释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13、他自幼年起,便刻苦攻读,到了青年时,便已是学富五车了。
14、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5、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当时五车是皇帝和高官贵族的常用交通工具,因此用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之丰富,是极高的褒扬。
16、“学富五车”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学富五车[xuéfùwǔchē]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造句:
17、学富五车是指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广博如同拥有五辆车一般。
18、他学富五车,见识宏博,深受学生的敬仰。
19、这一句话,是古代社会里形容一个人非常有学问,有才华的意思。当时,纸张还未发明,人们写的书都是刻在竹子上卷起来,因而很沉很占地方。学富五车,是说这个人读过的书,可以装满五辆车,说明其书读了很多,学问很渊博。而才高八斗,是赞扬其能力很强,才华横溢,八斗都量不完。
20、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21、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拥有五车藏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22、“学富五车”原本形容人学问渊博,多才多艺,现多用于形容博学多才的人,也可以形容书籍多得无法全部搬运,需要五车车夫才能运送。
23、这个成语中的“车”是指古代的交通工具之一,富则有车,因此富人家中会有很多车辆,而“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意味着这个人学问成就非常高,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4、意思是形容读书多,延伸造句:1.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25、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
26、随着时代的变迁,“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如今,“学富五车”不仅仅指的是个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机构、一个集体等。它所传递的信息是“知识是力量”的观念,以及追求全面性和博学多才的人才培养理念。
27、读书人应该以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
28、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才能很高的意思。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很多,才学能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很高的才干。
29、”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
30、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一位叫做孟子的学者曾经与一位车夫发生过一段对话,经过一番问答之后,车夫发现孟子博览群书,于是形容他"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造句解释
31、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史记》中的《扁鹊仲医列传》,原文描述了一个叫于厘的人,他以医术著称,然而他不仅医术出众,而且学问渊博,兼擅文学、音乐、舞蹈、武术和车马驾驭等方面。于厘因此被称作“学富五车”。
32、”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33、具体而言,其中的“学富”指的是该人拥有大量的学识和知识,可能参照文化背景、教育经历等因素来理解;而“五车”则比喻了数量巨大,可以想象这些“车”中装载着各式各样的知识、学问和思想,这些知识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科学等等。在中国文化中,学富五车是一个常见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庄子·齐物论》中的“五车軽盈无载,是以行之而不倾颠也”。此典故也经常被用于形容某人知识博大精深,能够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34、“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来就成了书。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拥有五车藏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35、“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知识广泛、博学多才,可以用“学问高深”或“博学多才”来代替。其中“五车”源自古代称谓,泛指“府库亥印、兵械车仗、鞍马驽骀、家丁仆从、财帛珍宝”,表达出一个人拥有的物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意思。
36、造句:曹雪芹一定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然就无法创作出《红楼梦》这本巨作。
37、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
38、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39、xuéfùwǔchē
40、“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41、解释: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形容文才高超,学识渊博。
42、学富五车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某个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可以比喻为“知识如同五车之多”。
43、在今天看来,“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高八斗的。按照各种工具书来看,这么理解并没有不妥之处,然而实际上,这个词还真值得深究,它的原作者可绝对没有褒义。它出自《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44、一个好书房并不能证明它的主人学富五车;仅仅说明他、他的父亲或是他的妻子有钱买书而已。
45、指那些学问高,知识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46、古时候说一个人的学问大的用车载斗量,而且是五车八斗,大的不得了。这样的形容一直延续至今。
47、富:富有,多;五车:五车书,古代以竹简和木简为书,所以用车装载并计量。学问有五车书所包含的知识那样丰富。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常与“才高八斗”连用。
48、学富五车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49、学富五车
50、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51、丘建中确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52、这位教授学富五车,在古文字方面造诣很深。
53、学富五车,成语意思为形容学问渊博,才思敏捷,通常被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才智出众。
54、李老师虽然学富五车,仍持续追求新知,勤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黄庭坚的天资虽略不及苏,但与苏一样,也是学富五车,功力深厚,在诗歌的法度之中,左右逢源,曲尽其妙,并力求有所突破,自成一家。
56、形容人的学问很广泛,学问渊博文采高超
57、意思是形容文才高超,学识渊博。
58、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59、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渊博、博学多才。
60、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学问丰富。
学富五车造句解释
61、“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62、他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63、一个人即便学富五车,日进斗金,但如果缺少了一颗责任心,一份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灵魂也终究是残缺不全的。
64、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65、如果不能活用贯通,就算学富五车,也只是读死书。
66、感彩褒义成语
67、叶老学富五车,腰缠万贯。
68、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
69、”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70、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71、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72、学富五车的意思是学问渊博,知识丰富,可以比喻一个人学识广博,博学多才。其中的“五车”是指古代鲁国一种专门用来书载物品的车,可以装载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所以称为“五车”。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博学多才,可以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
73、才华横溢,意思是才华充分显露出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才出众,有超群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