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1、没有什么东西比功名欲更自私,为别人劳动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名声。--兰多
2、寡欲心自清。--宋代教育家程颢
3、【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关爱百姓,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4、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照着的欲望。--塔西佗
5、【译文】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天下治平,达到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
6、【译文】法网广大无边,即使再宽松稀疏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指天法公平,做恶者都要受到惩罚,警示人们不可以身试法,自取灭亡。
7、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周书》)
8、少欲觉身轻。--黄宗羲
9、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后汉书》)
10、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刘向
11、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泰国)察。高吉迪
1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3、审慎,量入为出,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可以过自由的俭朴生活。
14、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受骗。--罗曼·罗兰
15、平衡自尔,有福有寿。
16、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17、【译文】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多少,在于是否知道百姓的苦乐。
18、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宋史》)
19、【译文】君子以志同道合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为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0、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后汉书》)
21、健活,快乐人生。
22、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23、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24、【译文】坚持俭朴,厉行节约,是弘扬正道的本源;崇尚奢侈,放纵情欲,是败坏德行的根本。
25、祸福无门,逆顺有数,天道微于影响,人事鉴于前,未有蹈义而福不延,从恶而祸不至也。(《宋书》)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7、【译文】修养内心的好办法是减少欲望。
28、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莎士比亚
29、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30、【译文】人心所归向,惟在天理、道义。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31、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塞·约翰逊
32、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元史》)
33、【译文】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34、【译文】不执着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指不慕荣利,安于淡泊。
35、【译文】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36、【译文】原指桃李虽然不言,然其花果芬芳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至于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化他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37、【译文】明理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到,聪明的人在无形之中就能避开灾祸。
38、八字家训: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孝为重,以勤为富,以俭为宝,以智为明,以信为重,以谦为德。
39、涵养,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40、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41、【译文】仁义哪里是专属于特定人们的,奉行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
42、官引非常大,不管什么地方都想当官,拥有权力
4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被历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44、八字家训:和为贵、忍为高、谦为尊、孝为先、勤为富、俭为宝、智为明、仁为重。
45、见微而知清浊。(《史记》)
46、八字家训: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追求幸福。
47、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明史》)
48、【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的要义在于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汉书》)
50、【译文】立人之道,在于仁与义。
51、神人之共怒,谅天地所不容。(《旧五代史》)
52、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5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新唐书》)
54、【译文】志士再渴也不饮盗泉的水,廉者再饿也不吃嗟来之食。
55、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56、心静即养生,身健自在人生。
57、美丽源自健康的内在。
58、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59、《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史记》到《明史》,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编写。有关德行教化、治国安民、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人处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警示人们要顺从天理,择善而从,以下摘录数则:
6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61、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
62、护好身体,迎接美好。
63、【译文】有志向的人,有决心,有毅力,做事一定会成功。
64、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隋书》)
65、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旧五代史》)
66、【译文】迷途知返,能够醒悟过来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67、第三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6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69、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晋书》)
70、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71、【译文】使神与人共同愤怒的倒行逆施的人,必为天地所不容。
72、能力有限,欲海无边:人是贬入凡间的神,他没有忘记天国的一切。--拉马丁
73、健康是财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7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
75、【译文】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而万事吉祥,无所不利。
7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77、【译文】处于贫困境地,仍乐于坚持守道;尽心于理想追求,乐在道中。
78、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蒙田
79、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80、【译文】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81、【译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82、【译文】欲望不能放纵,小错不可令其滋长为大错。
83、【译文】刑罚不能加于无罪之人,邪恶的势力不能战胜正义之士。
84、【译文】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来的。
85、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87、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伊朗
88、八字家训:以和为贵,以孝为先,以勤为富,以俭为宝,以忍为高,以让为重,以诚为本,以信为重。
89、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塞万提斯
90、【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9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92、【译文】凡事只要正本清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93、养心莫善于寡欲。
94、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然而,这往往是错误的。并不是欲望毁了人,而是无能懒惰,或糊涂。--皮埃尔·布尔古
95、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能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
9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97、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取得什么。
98、天不称高而体尊,地不矜厚而形大,厚无不载,高无不覆。(《旧五代史》)
99、养生之道,身心两得其益。
100、【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01、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102、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新唐书》)
103、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10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
10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06、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詹姆斯·艾伦
107、世之质文,随教而变。(《三国志》)
108、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三国志》)
109、八字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为本,勤俭持家,尊重长辈,关爱家人,注重礼仪,追求和谐。
1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111、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身心交养,养心为主,养身为辅。
112、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清代教育家申居郧《西岩赘语》
113、懂得自爱,才能拥有健康。
114、对功名的渴求要比对美德的渴求伟大得多,因为,功名是对美的奖赏,撇开它,谁还愿意去拥抱美德呢?--玉外纳
115、波兰作家普鲁斯闹时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116、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刘安
117、【译文】由于天地长久,而人居于天地之间,因而有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的比喻。形容人生之短暂与天地之无穷。
118、在饱极生厌的边缘,欲望依旧是地限的。--让·罗斯唐
1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0、【译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121、【译文】要修身,应先从心灵做起;要想要求别人,首先要求自己。
122、【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1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124、平行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马克思
125、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126、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肖伯纳
127、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128、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养心名言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
12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
130、【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子孙,不是很好吗?
131、第一句:“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132、清者则心平而意直,忠者惟正道而履之。(《三国志》)
133、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134、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后汉书》)
135、遗子黄金满籝(读yíng),不如一经。(《梁书》)
136、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
137、做人要有志气,不要怕吃苦。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才能成就大事业。
138、清代官员钱琦无事时不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关于养心的名言清代文人唐彪书要多读,食要少吃;书多可养心,食少可健身。字严愉快有益于人的身体,但只有悲伤才能培养心灵力量。
139、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后汉书》)
140、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141、【译文】恭敬节俭是承载福禄的车子,而骄纵奢侈则是祸患之机兆。
142、【译文】能思考发生危难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平安;能思考发生祸乱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太平;能思考导致灭亡的原因,才能够保持长存。
143、【译文】若想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或者是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思想(或者是根本)。
144、这些名言可以作为个性签名表达你对养生的重视和追求,传达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145、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14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后汉书》)
147、日莲只开在阳光里,夜荷只开在月光下。能抑制情欲的人不搂抱别人的老婆。--印度
148、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149、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布莱克
150、【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151、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15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153、【译文】天地大德包含宇宙万物,无不覆盖,无不承载,使万物生生不息,却不以此为功。
154、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晋书》)
155、【译文】做好事的人,上天会回报其以福祉;做坏事的人,上天会报应其以祸殃。
156、【译文】清廉者心境平和而为人正直,忠贞者只走正道。
157、人们不能给情欲规定一个时间。--罗曼·罗兰
158、【译文】合乎道义的事,很果断地去做,对于富贵名利则看得很淡。
159、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160、夫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乂(读y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三国志》)
161、欲修身,先养心
162、【译文】留给后代满筐的黄金,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163、【译文】祸福虽然无门,但逆顺自有天数,天道隐于迅速发生的感应中,人事在未来都将得到验证。没有实行仁义而福分不能延续、作恶而祸害不降临的。认为上天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64、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帕斯卡
165、【译文】在猛烈的强风中,能看出不畏风力的坚韧的劲草;在冬天的严霜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树木是不屈于严寒的。比喻在严峻考验中,有忠贞品德之人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66、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赫兹里特
16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168、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169、【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170、集众思,广忠益。(《三国志》)
171、【译文】依靠美德的一定昌盛,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172、第二句:“俭以养德”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行。
17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74、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斯特恩
175、养生养心,事半功倍。
176、【译文】效法天地之质朴无私,诚信如丹青始终不渝,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77、【译文】博学广闻又坚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未悟之事并随时思考自己能及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78、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179、呵护自己,才能照亮他人。
180、【译文】独断专行的人,会使自己陷于孤立;拒绝谏铮的人,会耳目闭塞。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181、人是未知数的仇敌。--土耳其
182、恭俭福之舆,傲侈祸之机。(《北史》)
18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84、【译文】顺应天理,和洽人心,时运就会一并到来。
185、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186、谁都想得到知识,但谁都不愿付出代价。--玉外纳
18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188、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说假话、做假事。只有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189、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19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91、【译文】以德行回应上天,则美善吉祥会降临;以轻慢回应上天,则灾祸的征兆就会出现。
19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93、【译文】智者顺应时势而为,愚者却违反天理而动。
194、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195、【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承诺过的必定要实现,以示诚信。
196、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不然的话,就会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一生。
197、【译文】天下文风的朴实或华美,是随教化而改变的。
19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99、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200、八字家训: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忍可修身,让可养德,和可致祥,信可立身,忠可立业,孝可扬名。
201、【译文】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禄不够多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认为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应去追求道德和学识的进步。
202、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间,有白驹过隙之喻。(《三国志》)
203、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梁书》)
204、【译文】大丈夫要有远大志向,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旺盛。比喻人须立志,不怕困难,逆流而上。
205、(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06、欲不可纵,渐不可长。(《明史》)
207、诫子书这篇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208、正其本,万事理。(《后汉书》)
209、因此,“欲修身先养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之一,强调了个人内在修养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210、世上四分之三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建筑在幻想唯心希望和感情的基础上的。--罗斯金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211、快于意者云于行。--《燕丹子》
212、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征作。(《晋书》)
213、【译文】希望树木长得茂盛,必定要使树根牢固;要想使河流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多积累道德、仁义。
214、【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以真心诚意去做事,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15、“欲修身先养心”是一句古代的格言,意思是说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注重心灵的修养。这句话强调了身心健康的密切关联,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健康密不可分。如果心灵不健康,身体也很难保持健康。
216、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后汉书》)
2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18、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后汉书》)
219、八字家训:立身以诚,处事以信,修身以勤,养心以静,齐家以和,交友以慎,谋事以实,成事以恒。
220、【译文】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呢!表现出为人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
221、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译文】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即便本性还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222、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塔西佗
223、【译文】公正廉洁是任职的根本,节俭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224、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旧唐书》)
225、小人治理自己的形为,君子修养自己的身心。
226、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尽心下》
227、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228、八字家训:勤、俭、诚、信、忠、孝、礼、义、廉。
229、天应人和,时会并集。(《旧唐书》)
230、【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231、贵族重权利,百姓重礼仪。——阿·奥斯汀
232、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后汉书》)
233、做事要有计划,不要急功近利。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234、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
235、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曾国藩
236、【译文】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237、养心莫善于寡欲。(《明史》)
238、这些八字家训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家庭和谐稳定,以及追求幸福和成功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一个家庭的健康发展和成员的个人成长都非常重要。
239、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240、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古人养心经典名言
241、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242、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243、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24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新唐书》)
245、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246、你被人谈到的机会越多,你就越希望被人谈到。--伯特兰·罗素
247、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24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