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春耕节,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春祭活动,人们通过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等活动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赞美。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苦。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吃。
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拒绝封赏,隐居山林。
晋文公为了寻找介子推,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屈。
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纪念介子推,并下令家家户户插柳、禁火寒食。
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祖扫墓,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人们会外出赏花、踏青、放风筝,感受春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