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于安乐”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历史事件和个人故事: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
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转弱为强,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在建立后唐后,沉迷于戏曲和享乐,忽视国事,最终导致内部叛乱,子孙被杀。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继位后,昏庸无能,蜀国在魏国攻击下灭亡,刘禅被封为“安乐公”。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未能巩固政权,沉迷享乐,最终导致起义军溃败。
荷兰艾滋病患者海因斯和女作家艾琳
这些人因身患绝症,选择安乐死以结束痛苦,寻求最后的尊严。
台湾知名体育主持人傅达仁
晚年因病痛折磨,选择安乐死,有尊严地离世。
这些例子说明了当个人或国家处于安逸享乐的环境中,可能会丧失进取心,忽视危机,最终导致衰败甚至灭亡。相反,生于忧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帮助克服困难,实现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