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伏尔泰最后的一部作品【29句文案】

时间:2024-02-02 04:19

伏尔泰最后的一部作品

1、《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他的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

2、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都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伏尔泰晚年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一直与欧洲各国进步人士通信联系。这七百多位通信者一万余封信札,成为他关注社会问题、传达启蒙思想的历史见证。他对专制统治与教会政治的批判,尤其不遗余力,其响彻整个欧洲的名声是如此显赫,引无数名流竞折腰,以至僻静的费尔奈竟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费尔奈教长”。

4、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在讲述着故事,笔调出奇的冷静,从容,我们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评论,一切顺其自由的发展,目的在于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艺术的反差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振,看到作者如此冷峻的语气,我们也才明白要严肃来读这部作品,而在阅读中严肃的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冷静的审视着这一切。

5、而卢梭崇尚平等,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但社会使人分化,所以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是人类最美好的状态,为此他甚至反对文明本身。

6、正因为如此,几乎在所有的《法国文学史》中,伏尔泰都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7、比较重要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卢梭将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伏尔泰,但伏尔泰毫不客气的批评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成野兽。

8、这种追求自由和追求平等的理念对立可以看做现代民主制度下左派和右派的雏形。

9、伏尔泰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并不主张用暴力革命解决问题,他反对绝对君主制,但对共和制也有所怀疑,更加喜欢英国式的君主立宪。

10、伏尔泰因此匿名写了《一个公民的情感》指责卢梭,而卢梭则以鸿篇巨制《忏悔录》作为回应,此后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见面或者通信。

11、用杜兰特的话说“悲观主义从未被如此痛快地论证过。”伏尔泰式讽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夸大了乐观主义的荒谬性,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惨。老实人的行为十分可笑,但是他只是他的哲学老师乐观主义哲学的执行者而已,当然,在最后老实人也幡然醒悟:人类应该在劳作中获得幸福。

12、里斯本大地震后,卢梭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如果人们不住在城市而住在荒野,如果人们不住在楼房而席地而卧,如果……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灾难了。伏尔泰闻后大惊,于是就写了《老实人》.

13、伏尔泰以他的自由精神征服了当时的欧洲社会。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典范的“开明君主制”,则是他最奢望的政治理想。他试图承继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治理,把君主立宪理想化为哲学家指导“开明”君主治理国家。惟其如此,那些企图赢得“开明君主”声望的君王们都曾与他交往,例如路易十五请他任史官,普鲁士当这一切都以不欢而散收场,为捍卫自由思想,伏尔泰最终决定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

14、年起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的边境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余年。在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论著作。

15、卢梭和伏尔泰有恩怨,是因为他们两人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倾向不同;恩怨主要有学术上的争议、政治观点的不同以及人身攻击。

16、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不同,他的史学著作渗透着唯心主义历史观。因为他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对谬误、特别是对宗教狂热的斗争史,尤其是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而鄙视底层人民的主体地位,以至认为“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相当片面而保守。

17、《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他的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作品中揭露了封建君主的专制蛮横,天主教会的虚伪和压迫愚弄人民的残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对人民悲惨的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天真无知。

18、两人起初只是纯粹的学术争议和政治观点上的辩论,但像绝大多数激烈争论一样,渐渐演变成了相互的人身攻击。

19、第二件事是卢梭和自己的女仆长期同居,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孤儿院。

20、在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当中,伏尔泰比卢梭年长,登上舞台的时间最早,活动的时间最长,著作也最多,因而在当时的欧洲影响最大,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21、但相比之下,伏尔泰更温和,卢梭更激进,伏尔泰崇尚自由,主张对社会进行理性的改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权利。

22、另外,从政治倾向的角度说,由于出身的不同,伏尔泰更能代表中小贵族和大资产者的利益,卢梭则更接近小资产者和平民阶层的立场。

23、伏尔泰的哲学思想沿着英国思想家洛克开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在继续走。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却以自然神论的立场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不过,正是靠这种哲学信念的支撑,他得以坚定不移地始终对抗基督教神学。

24、扩展资料:

25、哲学中篇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1759年)、《天真汉》(1767年),哲学诗《自然规律》(1756年),《哲学辞典》(1764年),还有悲剧《中国的孤儿》(1755年)等都是在这期间发表的

26、卢梭则是革命的鼓动者,他坚决的反对君主制,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皮尔、马拉等人都可以看作是卢梭的精神门徒。

27、“老实人”这个概念在作品中,作者赋予它一个特定的的内涵,除了说他生性温和,性格率直,思想单纯外,作者更多的是把老实人塑造成为一个盲目崇拜完美主义者,行为是愚蠢可笑的。作者是通过对老实人一路上不幸的遭遇,甚至近似于天方夜谭的旅程来表现社会现实的残酷,以至于老实人幻想破灭的必然性。像黄金国那样理想的国度,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作者的理想,可是这与现实的冲突表明了它们是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直线。老实人不懂得去反抗,他的一生更多是在别人的掌控下过活,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这世界伤害自己,他也无力甚至没有意识去抗争,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可悲的。

28、伏尔泰和卢梭是同时代的人,都具有那个时代思想家最鲜明的特征,比如他们都憎恨腐败和迷信,反对暴政和压迫。

29、卢梭则相反地历经坎坷和磨难,最后还被看成性格怪癖的孤独者,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始终是批评家们抨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