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诗经中赞美热爱劳动的句子-86句优选

时间:2024-07-20 04:50

1、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始于农业,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周人更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尊农神后翟为始祖,很早就开始了农事活动,也正是这种意识造就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2、先苦后甜,先工后成。(《世说新语·文学》)

3、3.2具体作品中反映出的土地制度及其转变

4、西周时期阶级等级森严,农奴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劳动成果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均,即使粮食丰收,农民也只能吃陈谷。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更说明了农民阶级与贵族相比社会地位的低下。

5、而私有制在当时也已出现一些萌芽,在《诗经》中的农事诗里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雅《大田》中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私”字即为“私田”的省略。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勤者必有功。(《诗经·大雅·文王》)

7、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红楼梦》)

8、西周时期的农业开垦技术也已达到一定水平,《诗经》有多处提到“耜”“博”、“钱”等当时比较流行的农具,说明了西周社会对生产技术的重视。

9、《诗经》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继续去探讨研究。

10、2.2农时概念  周代农业虽然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进步,但受社会发展水平所限,仍然是属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从那时开始,人们便已有了强烈的“农时”概念,遵循自然规律与节奏进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

11、对于《诗经》中的农事诗具体篇目的划分,历来都有不同说法,从广义上来说,《诗经》中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从不同角度折射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但是从狭义上说来,又有一些篇目是更集中、更具体地描绘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

12、劳者之功,可歌可颂。

13、春种秋收,辛勤劳动换丰收。

1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5、《诗经》中的农事诗体现了周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6、未成一事,终日不能安。(《庄子·天下篇》)

17、“农事”一词,在《诗经》里并没有出现过。最早提到“农事”这一概念的地方,应该是《亡传襄公七年》中的“夫郊祀后樱,以祈农事也。”以及《礼记月令》中的“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从这些语句来看,“农事”本指耕耘、收获和贮藏等农业活动。在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中,郑玄、孔颖达最先使用“农事”这一概念来解释作品。最早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诗经》中农事诗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中给出了农事诗的十一篇具体篇目。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是成功的密码。

20、《劳者》

21、第一次使用“农事诗”一词的人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发表的《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把农事诗的概念定义为:描述农业生产生活或与农业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事物的诗歌。

22、劳者劳心,日出而作。

23、春耕秋收,岁岁如此。

24、这些诗之所以能够传诵下来,为人们所记住,不单是缘于诗人的名气,更重要的原因是其所描述的劳动的艰辛、充实、乐趣、收获与美丽。

25、1西周时期农民的毕活状态与社会地位

26、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27、劳力不歇,创造辉煌。

28、敬畏自然,感恩劳动。

29、天道酬勤,劳动成就梦想。

30、1.1生产劳动  关于周代农民的劳动情况,在以《七月》为代表的几首农业生活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七月》逐月叙述了农奴们一年的劳动与生活。从年初的修理农具、下田耕种开始,一直写到年终的祭祀宴饮。在《七月》、《甫田》、《大田》、《载芟》、《良耜》中,都有给地里农忙的人送饭吃的情节,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在农忙时的紧张与辛苦。但即使整年辛劳,农民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生活。从“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穹窒熏鼠,塞向瑾户”等诗句中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概是什么状态。

31、《诗经》有很多篇章在描写农事时都涉及到了当时的土地制度问题,其中提到“公田”的比较多。如《周颂臣工》中的“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这里的“在公”即是“在公田上”上的意思。还有《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的“甫田,,二字,据考证应为“天子田”的意思,也就是指公田。

32、《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我国西周时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详细地记录了西周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农业林业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面貌、各种农业礼制风俗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情况都有重要的价值。

33、2.1农业发展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在很早以前便已培植选育了很多农作物。《诗经》中提到了如桑、白蒿、荻草、芦苇、李子、枣、水稻、青麻、小米、高粱等众多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的食物种类已经非常丰富。除了粮食作物以外,还有很多野菜水果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食用。

34、耕者奋发,耘者辛勤。

35、无论何时何地,劳动永远是人类的主题。

36、沃土丰收,果实累累。

37、汗水滴滴,润泽万物。

38、勤俭持家,家道兴隆。

39、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白描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份劳作中的平静悠闲,油然而生。

40、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4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论语·学而》)

42、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木工人劳作并表达不满的民歌,“坎坎”是象声词,指伐木声。这样的象声词在《诗经》很多,

43、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是《诗经》中广为传诵的名句。

44、但《诗经》中提到公田概念的次数远多于私田,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公田比例多于私田,另一方面是因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多为周天子举行藉礼时所唱的歌,所描写的生产劳动的情景当然是在公田里进行的。

45、热爱劳动的人,总是生活中最美丽、最值得敬仰的人。值此劳动节来临之际,向劳动者致敬。

46、谁言富贵不可求,全靠勤奋才能致。(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7、2西周的农业发展

48、勤劳致富,懒惰致贫。

49、苦干实干,才能出彩。

50、手中铁犁,翻新世界。

51、从《诗经》看西周农业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的农事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周代的农事状况,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容,把它们称作反映周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毫不过分。通过对农事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52、诗歌起源于劳动,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关于人类辛勤劳动的诗篇。

53、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54、丰碑无言,岁月无声。

55、另外根据《载芟》中所讲到的一个大家族从家族长到公社农民以及家属和奴隶一起下田耕种的情景,也说明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公有而非个体家庭所私有。

56、没有辛勤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57、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58、在《诗经》中,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七月》,诗中表达时间意向的词出现多达四十多处,从开头的“一之日”“二之日”一直写到到结尾的“三之日”“四之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充分地说明了西周农民对节令物候的敏感。

5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周易·系辞上》)

6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系辞上》)

61、勤劳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选择。

62、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农业在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几千年前工业文明尚不发达的时代,农业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代社会的农业生活方式,决定了周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决定了《诗经》艺术表达的农业文化特征。通过对最能反映农业经济文化内容的《诗经》农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的经济生活实际,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根源,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农业文化特征的由来。

63、劳动是人类的天职,创造美好是我们的追求。

64、举目田野,绿意盎然。

65、农事诗的概念以及《诗经》中农事诗的篇目概述

66、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处处可见先人劳动的身影。《芣苢》词句简单,韵律叠复,“采采芣苢”出现六次,读之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流畅轻快,恍然间,眼前真有一群田间劳作的姑娘,三三两两,于风和日丽中,放声高歌,回荡山谷,若近若远,美不胜收。《魏风·十亩之间》勾画的是一幅桑园晚归。一片丰饶的桑园,碧绿的桑叶,采桑的人们,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简约的文字抒发了采桑女轻松愉快劳动的好心情。《小雅·无羊》描摹精妙,笔底蕴情,展现放牧牛羊的动人景象。

67、回答如下:1.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68、3.1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基本一样,都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士地国有制度。因为当时道路纵横交错,把土地隔为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最早出现“井田”一词是在《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的“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一句。井田的所有者是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土地领主即是周王分封的各级贵族奴隶主,他们强迫农奴们为他们耕种,定期向周王交纳赋税,土地不得买卖与转让。

69、1.2阶级关系

70、晨曦初破,鸣鸟催人。

71、不劳无获,勤奋才能出彩。

72、不畏艰难,不怕苦辛。

73、人生如旅,劳动是车,坚持是路。

74、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75、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76、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77、劳动者伟大,创造未来。

7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礼记·中庸》)

79、谁言富贵不可求,全靠勤奋才能致。

80、我们现在一般把《诗经》中的农事诗定为《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这十一篇。

81、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另一首同题诗里又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耕女织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更体现出劳动之中的童趣之美。

82、3土地制度的变化

8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84、众志成城,共创辉煌。

85、稻谷满仓,家业兴旺。

86、诗经里的《七月》全诗共八章八十八句,是《国风》里最长的一篇.该篇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讲述了某个村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篇章的立意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诗篇的作者应当是村落中某一普通成员,他以底层劳动者的身份,巧妙诠释了农奴生活与贵族生活的悬殊,也从各个侧面客观细致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