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杜甫的诗风【精选116句】

时间:2024-11-30 05:29

1、杜甫,一生约1500首诗被保留下来,其中很多传颂千古,像三吏三别,《蜀相》《登高》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作,人生坎坷,弃官逃难漂泊,诗歌大多带有浓郁的政治和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自身和世事的感怀,针砭时弊、悲天悯人,诗风抑扬顿挫。

2、最主要区别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3、杜甫诗风厚重、悲悯,言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李白的诗风是豪迈雄放、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生长在盛唐时代,热爱祖国的山河,喜欢结交朋友,也拥有一颗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心,他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5、李白的诗歌最为突出的是他的杂言诗,乐府诗,七绝,五绝,这些都是超一流的存在,五律也很厉害,相对弱些的是他的七律。个人认为不过是两点原因,一是李白这个时候,七律还不是很成熟的体裁。二是他的性格原因了,不是愿意接受过多的束缚,使词句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出来。

6、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7、李白和杜甫写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8、首先得说两个人出身和社会地位,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人生的经历和阅历,从而才能影响到诗歌创作的走向。

9、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虽然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10、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11、......

12、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1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4、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15、“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6、五、诗体上的区别

17、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其诗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唐朝最强盛的年代,诗作风格抒发个人情怀,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18、杜甫既不是豪放派诗人也不是婉约派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豪放和婉约是指词的风格。而诗的风格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一为诗圣

20、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21、李白诗歌

2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青春作伴好还乡。

23、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24、诗人李白被封仙足以说明其诗品特征。

25、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26、杜甫处于盛世末期,青少年时期因家庭环境优越,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年少优游,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杜甫官宦世家出身。但是到了他这一代没落了,不得不为功名奔走。动荡战乱的社会给他带来了不尽的痛苦,甚至糊口都难以维持,人生的阅历和自身的苦楚,无处宣泄。生不逢时在社会的最底层奔忙,亲身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诗歌多于写实,写百姓的生死离别,可以说是史诗家。

28、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29、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0、之前那种意气风发会饮三百杯的豪言壮志几乎从他的诗中体现不出来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艰辛题材诗。

31、李白杜甫合称李杜,创作成就平分秋色,只是创作风格的各具特色!

3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3、唐诗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影响深远;许多脍的佳句,随着千年时光依旧璀璨夺目,可以说己经深入中华文明基因。周边国家、地区也奉为经典,日本仍以精通唐诗为文化象征。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等。其中又以李白、杜甫最为人所称道,合称李、杜。

34、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5、杜诗沉郁顿挫。

36、李白诗风豪迈、飘逸、抒情“将进酒、怀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7、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38、一为诗仙

39、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40、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内容上可分三类:(1)反映人民生活诗歌.代表作有《食糟民》,《边户》等.(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41、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

42、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极具感染力,篇幅不长,夸张手法突出如“千金”“三百杯”“万古愁”等,总之,曲折、奔放、豪迈、热血沸腾。

43、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44、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45、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46、李白,出生在富豪家庭,有皇家血缘关系。富家子弟,生活上无忧无虑,性格任性豪放,狂傲不羁,知识渊博,但顽世不恭,狂言不止等等。促成了他的诗词豪放,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飘飘欲仙的谪仙人,诗仙。

47、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既不是豪放派也不是婉约派,这两个派别是区分宋代词人词风的。代表作品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绝句,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等,名句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8、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49、杜甫——现实主义诗圣。

5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51、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52、李白和杜甫的写诗风格有什么不同?

53、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社会,政治的黑暗,动荡,体会到人间疾苦,诗歌反应劳苦大众的种种郁搓,忧国忧民。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4、杜甫,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55、李白和杜甫的风格区别,从主流归类说起,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而杜甫就是现实主义。

56、杜甫35岁之前,主要是学习游历。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确立了“致君克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57、李白身处盛唐,文人渴望建功立业,所写诗歌也是充满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如:天生我财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8、李白,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作多绚烂多彩,富浪漫气息。

59、李白——浪漫主义诗仙;

60、李白诗的特点: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61、杜甫,是管宦世家,到他这代已经没落,不得不为功名生活奔波。社会动荡,战乱给他带来不堪的痛苦,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的苦处无处宣泄,人不逢时,生活在最低层,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现实生活。所以,他写的诗词多是写实,百姓的生活和生离死别的社会事实和事件的发展,可以说是史诗家,是现实主义诗人。

62、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所以杜甫的诗歌表现为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特征。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诗作风格和苦难的生活中相照应,显得哀婉沉痛。

63、自从他仰天大笑出川来,让后辈都成了蓬蒿人。

64、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晋中之窗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65、后期杜甫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66、杜甫被后人推崇为诗圣,在七言律诗领域独领风骚。其诗作丽人行、月夜等作品快炙人口,为天下读诗人所共识。

67、另外,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慷慨悲歌,与豪放派词风(大气恢弘)接近。

68、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

69、李白被后人推崇为诗仙,他的很多作品家喻户晓,比如静夜思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70、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71、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72、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73、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顺命运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杜甫的诗诗风大变,变得“沉郁顿挫”。

74、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75、李白大部分诗歌作品都是豪迈奔放的,例如《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更是毫不掩饰得展示自己豪纵狂放的个性。此外还有《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侠客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是李白豪迈诗歌的体现。

76、四、追求不同

77、你好,豪放、婉约为宋词流派。杜甫没有作词,所以不能判断。

78、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前行着。

79、李白的风格是雄奇飘逸、真率自然杜甫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悲壮现实王维的风格是宁静致远,诗禅合一韩愈的风格是浩然之气,气势磅礴说李白的诗超凡脱俗更多的是仗剑去国的豪情,以及报国雄心的释放,而王维崇尚佛教,专研禅理又精通音律,更多给人以艺术上的关怀,杜甫的诗反应人间疾苦,犹如圣人般怜悯人民,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那种悲天悯人的关怀也只要杜诗才最能体现。最后说下韩愈,韩昌黎作为一代文宗,其诗歌也一样继承了其文气,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这就是四位诗人的最大区别了。

80、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81、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诗风变得消沉,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情绪,同时他的诗很多是表达了自己愁苦哀怨,却又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

8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留下的作品就是一座后人只能仰望的瑰丽绝顶雄伟山峰,无人能及,只能学习无法超越。

83、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晋中之窗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84、一、写诗风格

85、有两点原因:

86、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87、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88、个人认为杜甫应当居李白之上,李白其诗都是以个人情感为主抒发,浓浓的书生酸腐!!!而杜甫从家国、社会角度下书且对整个社会深怀悲悯。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格局上己远超李白。

89、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充满现实主义,被称为“诗圣”。

90、最后借用诗人韩愈的话做为结束语:

91、-48岁,社会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写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92、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93、李白身处盛唐,国势强盛,文人渴望建功立业,所以李白作为盛唐时代的文人,他所写的诗作也与时代相呼应,表现出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94、杜甫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李白的是豪放飘逸,兼具浪漫主义情怀。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视钱财如粪土(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他的诗中有大部分的歌行体和乐府体,更方便他表现自己的诗情,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5、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96、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97、二、两者身处时代背景不同

98、李白豪放不羁,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现实主义诗人。

99、安史之乱对他后期的诗歌有着铺垫的作用。

100、三、成长环境不同

101、李白和杜甫的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李白的诗表现了浪漫理想主义,李白所在盛唐时代,少年得志,受当时皇帝宠爱,有诗为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冲仙。恃才放旷,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整月饮酒作乐,游山玩水,有诗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崔眉在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杜甫则生活“安始之乱"的年代,社会矛盾激化!!不':::一安,百始生活痛苦,就是诗人本人也常常流离失所,因此诗人写出很多忧国忧民的诗,揭露当时社会统治者的黑暗统治,象《石壕吏》等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末尾诗人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产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2、李白的诗歌豪放不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103、杜甫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

104、首先应从两个人的出身、生活经历、阅历、社会地位、人物各自性格等方面说起。

105、李白的诗歌中多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神话传说的故事,使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眼中,瀑布可能是三千尺的银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的愁绪可以是三千丈的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喝醉了还可以同明月和影子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6、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107、飘逸洒脱率性而为,狂放豪迈自由奔放,天马行空超凡脱尘。

108、。李白从小就是富家子弟。也就是富二代,生活上无忧无虑,响当当的公子哥。性情当然是有钱就任性了,狂傲不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人生轨迹留形成了天老大地老二,我是老三。颇有玩世不恭的态度。由于几方面的原因才促成了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

109、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110、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111、欧阳修众体兼善,在诗、词、文这三个领域之中,都有极高的成就,既继承了前人的优势,又为后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欧阳修的诗词风格可以概括为:其一是以散文入诗;其二是运用充沛的情感来塑造诗歌;其三是表现出自然流畅的特色。

112、李诗潇洒飘逸。

113、李白的诗风就是想象力惊世骇俗,变幻多端,飘逸绝伦。

114、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115、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最杰出的诗,文学成就当在伯仲之间。

116、欧阳修在诗歌上对于散文的学习以结构方面为主,也就是在诗歌中有了更多的回环宛转,强调递进的特点。从而让整首诗歌更能表现出自身的情感,可以是自身的愤懑之情,可以是自身的悲苦之情,还可以是自身的畅快之情。凡此种种,都在这种“散文化结构”中得到了更充分的流露于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