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2、带蒙字的成语有:蒙混过关,蒙面丧心旷若发蒙,发蒙启蔽,衔恨蒙枉,蒙袂辑屦,坑蒙拐骗,连蒙带骗
3、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跟身在曹营心在汉差不多。
4、意思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相同,现代意思是人虽然在外边朋友很多,但心使终在家里一个人身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反义词:同心协力
6、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语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7、指的是人,虽然在朝廷,但是心在外面
8、归心似箭。
9、解释: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10、我们还是让他回原来的学校吧,在这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反而做不好。
11、从含义出发,可以理解为在其位,不谋其政。
12、正确的说法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就是说关羽在曹操那里,其实心里想的是刘备
13、带曹字的成语有:阴曹地府,身在曹营心在汉,清曹峻府,曹社之谋,闲曹冷局,萧规曹随,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户曹参军,萧曹避席。清曹竣府,三曹对案,骑曹不记马
14、我虽身在曹营,但无时无刻都在怀念在贵府的那些时光,义父待我,恩重如山。
15、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出自《三国演义》。
16、有曹字的成语应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徐字的成语应该是不徐不疾
17、因故不得而降曹,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18、身在曹营心在汉近反义词近义词:人在心不在反义词:同心协力
19、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
20、没有下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21、人在心不在;
22、身在曹营心在汉
23、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
24、拼音:bùxúbùjí
25、“人在曹营心在汉”,俗语,意思是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另一方。曹营:三国时曹操的军营。汉:三国时刘备的蜀汉。《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盟弟关羽与他失散后,被曹操收降,关羽身在曹营,心却向往着蜀汉。
26、没有下一句的,
27、不徐不疾
28、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29、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
30、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
31、解释: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32、拼音:shēnzàicáoyíngxīnzàihàn
33、因此它也明知这次求爷爷告奶奶请来的经济学家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34、专车司机有的虽然还在开专车,但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一部分司机干脆心灰意冷,赚完补贴就走人。
35、这则成语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其结构为复句式,可充当单句的谓语,或作复句的分句,多用于口语。
36、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37、不徐不疾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