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蛞蝓怎么读精选好句54句

时间:2024-11-30 21:31

1、蜒,读音为yán,最开始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蜒”的基本含义为蛞蝓,如蜒蚰;引申含义为蜿蜒,龙蛇爬行,如蜒蜒。

2、蝓[yú]

3、康熙字典

4、基本解释:

5、拼音:kuò

6、基本信息

7、又蟃蜒,兽名。详蟃字注。

8、蝓汉字笔画:

9、【危害】: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其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遇见可将食盐或白砂糖洒在蛞蝓身上,数分钟之后会化成粘液状液体。

10、见〖蛞蝓〗。

11、虫加舌是蛞,读音[kuò],声母k,韵母uo,声调4

12、笔画:15

13、蛞(kuō)蝓(yú),蛞蝓又称水蜒蚰,俗叫鼻涕虫或黏黏虫,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14、五笔:jtdg

15、)〔蛞蝼〕古书上指“蝼蛄”。

16、一个虫字一个俞读yu第四声,应该是正确的。

17、)〔蛞蝓〕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亦称“蜒蚰”;俗称“鼻涕虫”。

18、又《韵补》夷庚切。《李尤·阳德殿赋》连璧组之烂熳兮,杂虬文之蜿蜒。动坎击而成响兮,似金石之音声。蜿蜒,《集韵》亦作䖤䗺。

19、名字为:蛞蝓(kuo的第四声,yu的第二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鼻涕虫,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治疗伤病,而且从嘴里吐出来的液体具有腐蚀性,还可也分成很多小的蛞蝓.

20、又《正韵》以浅切,音衍。蜿蜒,龙貌。

21、蛞蝓,读(kuoyu第一个字第四声,第二个字第二声),又称水蜒蚰,俗称鼻涕虫,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扑杀方法。

22、古籍释义

23、蛞汉字笔画:

24、中文名:蛞

25、䗴拼音:tíng。李四光在“筵”字旁,加了一个“虫”字,就匠心独运地创造了“(虫筳)”字,其含意是指“筵状之虫”,故以“(虫筳)”字来命名

26、五行:金

27、蛞基础释义

28、〔蜿~〕见“蜿”。

29、五笔:JWGJ

30、字码:U+86DE

31、它们的身体含水量很高,皮肤就是一层生物膜,遇到盐的话体内的水分体外导致脱水而亡。

32、虫筵读“蜒”字。

33、解释:古书上指蝼蛄

34、蝓基础释义

35、读音:[yán]部首:虫五笔:JTHP释义:1.〔~蚰〕即“蛞蝓”。

36、有关常用的组词为蛞蝓。

37、总笔画:12画

38、《唐韵》以然切《正韵》夷然切,音延。蚰蜒。详蚰字注。

39、部首:虫

40、【词义】:应作“蛞蝓”(kuòyú),是一种软体动物,又称水蜒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

41、【读音】:géyú

42、蛞,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为kuò,该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起初基本含义为软体动物,形状象去壳的蜗牛,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条痕,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是蔬菜果树的害虫;继而引申含义为蛞蝓。

43、虫加俞是蝓,读音[yú],声母y,韵母u,声调2

44、【药用价值】: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45、释义:软体动物;蛞蝓;蝼蛄

46、蛤蝓,为”蛞蝓“的误写

47、粤语:fut3kut3

48、yu(2声)蛞蝓,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壳。

49、软体动物,外形像去壳的蜗牛,表面多黏液,头上有长短触角各一对,眼长在长触角上,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

50、昼伏夜出,吃植物的叶子,危害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也叫鼻涕虫,有的地区叫蜒蚰。

51、又《楚辞·大招》蝮蛇蜒只。《注》蜿蜒而长也。互见蜿字注。

52、〔蚰~〕见“蚰”。

53、又《扬子·方言》守宫谓之祝蜒。

54、虽然古代中国人生物学得没现代人好,但应该懂一些生物分类知识和生物进化知识(算是吧)。虫字旁大概分两种情况,第一种,“虫”是“虺”的本字,读“毁”。表示蛇及其他两栖爬行类动物。区别于昆蟲的蟲,这个字本来就是一条蛇的形象。所以你可以把它看做“蛇字旁”,“蛇字旁”主要表示与蛇有关的字:蛇、蝮、蟒、蚺、蝰等。顺便表示与蛇同属爬行动物的蜥蜴。与爬行动物关系比较近的某些两栖动物爽性也随了虫字旁:蝌蚪、蛙、蟾蜍、蝾螈。第二种,“虫”是“蟲”的简化写法。蟲字可以看做是三条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形象,在楚简等古文字里,一般写作“虫虫”(比如蚊的异体字“蟁”就保留了这个字形),后来直接简化成了单独的“虫”,与“虫(虺)”混而不分。与昆虫有关的字大部分都从虫(蟲)。与昆虫同属节肢动物门的蛛形纲、甲壳纲也从虫(蟲),虫(蟲)顺便表示节肢动物的前身环节动物以及小型软体动物及其他低等动物。举例:其他低等动物:螅等。环节动物:蚯蚓、蚂蝗、蛭等。小型软体动物:鲍、螺、蚶、蛎、蛤、蜊、蛏、蛳、蚌、蚬、蜗、蛞蝓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略。蛛形纲:虿、蝎、鞭蛛、蜘蛛、蚰蜒、蜈蚣、蜱螨等。甲壳纲:虾、虾姑、蟹、水蚤、鱼虱等。看古人把各种生物概括成各种虫(毛羽鳞介倮昆),从生物进化角度就好理解了。反正这么一大堆动物都是从原始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嘛。总结虫(蟲):其他原始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虫(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p.s.1“黽(黾)”字和"虫"的情况差不多,本来写法不同,分别像蜘蛛和青蛙后来写着写着成了一个字了。(也可能這字本身又像蜘蛛又像青蛙,就干脆混着用了。)所以“黾”可以代表节肢动物,代表节肢动物时一般与虫(蟲)可以互换。如:鼅鼄——蜘蛛也可以代表两栖动物[鼃(蛙)]和爬行动物(鼋鼍鼈)。注意,黾代表的爬行动物一般比虫代表的爬行动物体型大。这也算是从生物分类学角度的一种区分吧。p.s.2蝙蝠这个哺乳动物中的异类,最初是个象形字,古人直接把它画出来了(甲骨文)(金文)但这个字实在不好符号化,就另造了“蝙蝠”。估计古人懒得给它分类,索性加个虫字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