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干栏式建筑

时间:2024-11-30 22:38

1、有效利用空间:房子分为上下两层,起到一房多用的效能。

2、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3、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还存在。

4、中式门窗,木格窗花,青砖青瓦,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5、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6、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

7、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干栏式建筑干居,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8、通风防潮:气候潮湿地区因为雨水多,比较潮湿,这种筑房屋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将屋子的地面加高,起到了很好的通风防潮作用。

9、井干式房屋在我国分布很广,也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这种房屋主要在农村还有保留、使用。各地的井干式房屋在结构和外形上又不尽相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居民们建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房屋,

10、干栏式房屋是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又称高栏、阁栏、麻栏。分两层,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来。屋顶为人字形,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以下是干栏式房屋建筑的优点:

11、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12、避免蛇虫野兽:上层住人,高架架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野兽虫蛇的侵扰。

13、江南水乡房屋依水而建,形成前街后水的格局,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白墙青砖蓝瓦的建筑风格,是水乡民居特色

14、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15、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16、客家土楼

17、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18、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19、徽式民居

20、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

21、干栏式住房以竹木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

22、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23、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

24、山西大院

25、北京四合院

26、木雕、砖雕、石雕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鸟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7、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

28、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29、江南民居

30、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31、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32、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