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藏文网名昵称能复制汇总57个

时间:2024-12-02 19:35

1、白玛镇,曾名白马。1959年建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将沙马、丁卡、白玛乡合并为白玛镇。面积约964.11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有1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白玛村。总人口3415,有藏、汉两个民族。八宿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耕地面积3493亩,种植青稞、小麦、油菜。产苹果、核桃、桃、梨、葡萄等。牧业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为主。有中、小学各1所,医院2所。318国道经此境。

2、在四川、青海、甘南等地方及西藏的昌都等地,因藏汉联姻受汉族姓名的影响,出现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张旺堆、李次加、陈贡布、赵仁增。

3、如果不能直接打出藏文,可以先在网上搜索需要的藏文,然后复制粘贴到微信昵称里并保存即可。

4、另一种是用职业来区别人名,如:

5、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达瓦——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解)、边巴——星期六。

6、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仍反映了三大藏区(卫藏、安多和康,也是三大方言区)在发音上的差异,也不能排除古藏语发音的影响。

7、还有用性别和老幼来区别的,如同样一个“达娃”,男的叫“普达娃”,女的便叫“普姆达娃”;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那么区别老小可叫“波扎西”(阿爸扎西),“普扎西”(小孩扎西);“嫫央金”(央金老太),“普姆央金”(女孩央金)。

8、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如:

9、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人们往往请活佛起名。有地位的人物郑重其事地把孩子抱到活佛那里去,举行简单的取名仪式,主人带来哈达及其他礼物,接着活佛念经,最后对孩子说一些赞颂和吉利的话后,才取名字。

10、多吉——金刚之意;

11、这种以家族名为姓的称法,就像汉族中的“陈氏世家”“李氏世家”一样。

12、有的父母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反映在小孩的名字上。如父母嫌自己小该太多了,想结束生育,便给小孩起名“仓木块”(终止之意),”穷达“(最小之意)。如果父母想生男孩,便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起名”布赤“(带男孩之意),父母为了使儿女长寿,便给孩子起名“次仁”(长寿之意)。如果父母年岁大了,认为以后不可能再生小孩,或是这个小孩来之不易,前面死得多,便给儿女起名“拉则”(像仙女一样漂亮)、“其加”(狗屎)、“帕加”(猪屎)、“其朱”(小狗)等。

13、对不起(汉语)——广达(藏语)

14、按习惯的读音判断,“蕃”、“博”应该源于卫藏地区,属卫藏方言的发音。“沃”显然出自安多地区,为安多方言的发音。汉文还有写作“俄”、“波”等,也无疑是“蕃”的转音。

15、你(汉语)——切让(藏语)

16、藏族的自称“蕃”(bod),从古延续至今。在以往汉文史料中,除了“蕃”以外还有写作“博”、“沃”等字的。究其原因,主要与历史上汉文的用字不一、不规范有关。

17、玛钦次旦——炊事员次旦;

18、一般平民没有姓,名字是四个字,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方便,人们用两个字来简称。有用具第一三个字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单增曲扎”简称“单曲”;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像“多吉次旦”,简称“多吉”,“索朗旺堆”,简称“旺堆”。用一三两字及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是经常见到的,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两个这,如:“单增”“尼玛”“次仁”“达瓦”等。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采。

19、你好吗(汉语)——如索得波饮拜(藏语)

20、藏族的起名由于上面必种原因,所以相同的名字很多,如:“次仁”“丹巴”“巴桑”等。为了区别,人们在名字前面作一些区别。一种是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巴桑、小平措。

21、藏族有两个称谓,一个是自称“蕃”(bod);另一个是“藏”(gtsang)。这两个称谓不仅读音各异,而且它们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为藏语,是藏语的音译。

22、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应加上寺庙或扎仓的名字,如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那么他的全称便叫“东嘎?洛桑赤烈”;又如,多吉才仁当了热振寺的活佛时,那他的名字便是“热振?多吉才仁”。对于有僧职的人,人们日常简称或尊称他,再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寺庙称号了。如:“东嘎活佛”“热振活佛”等。有的活佛没有寺庙,只有家庙,那么便用家庙拘字冠在他的前头。

23、问候语和礼貌语:

24、后来,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建立,分封有功之臣的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以显示自己是有地位的世家。如噶尔?东赞、直?司如贡堆。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玉妥?云丹贡布、多仁?丹增班觉、多嘎?次仁旺杰、洽培?次旦平措。这些都是用延迟庄园的名字加上自己原来的名字为名称的。因为庄园领地是世袭的,所发他们的子孙也冠上庄园的名字。如:多嘎?次仁旺杰的儿子叫多嘎?扎西贡布。

25、白玛,系藏语“莲花”之意。

26、达瓦——月亮;尼玛——太阳;白玛——莲花;梅朵——花。

27、我的名字是(汉语)——额阿吉多(藏语)

28、然而,自从有了阶级,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族世袭相传,便把家族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时倒是有姓氏了。如:昆?公却杰布、昆?公嘎宁布、昆?公嘎坚赞、昆?洛佳坚赞。又如:孽?次桑云顿,他的后代的名字便带上“孽”?XXXX。又如:鄂?曲吉多吉,他的一个后代名字叫鄂?勒白喜绕。

29、卓玛在藏语中,卓玛代表着神圣的仙女,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  家里的三辈女性都叫卓玛:定主卓玛、此里卓玛、拉茸卓玛,简称都是卓玛。  “卓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所以女性都喜欢争着用这个吉祥的名字。  藏族人重名的很多,人们为了区分,往往在名字前面加家族的名称。而在一家人中出现同名的往往取其昵称,如夏那家的三代卓玛也可分别叫作:定卓、此卓、拉卓。  如藏族一家取名:家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外祖母--定主卓玛家中的决策者--此里卓玛家中的管家--拉茸卓玛

30、要是出家当喇嘛,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堪布剃度,取其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这些活佛,用自己的名字一部分赐给小僧,如堪布的名字是“江白赤烈”,他给小僧起的名字便是“江白多吉”“江白旺堆”“江白平措”或是“江白格烈”等等。佛教的盛行影响到人们的名字,许多人的名字都浓烈的宗教色彩,如:

31、群佩——兴法或兴教之意。

32、一种是用人的生理特征放在名末加以区别。

33、再见、您留步(汉语)——卡里秀(藏语)

34、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

35、江央——妙音之意;

36、点击昵称之后进入到更改名字窗口,如果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藏文,那就可以直接输入然后保存;

37、朗刚——三十日;次松——初三;次捷——初八;次几——初一。

38、再见、您慢走(汉语)——卡里沛(藏语)

39、格来——吉祥之意;

40、人称代名词和称呼语:

41、叫什么名字(汉语)——名卡热(藏语)

42、格桑索却——拐子格桑、扎西巴杂——麻子扎西、丹巴国钦——大头丹巴、多吉夏过——瞎子多吉。

43、欢迎(汉语)——嘎苏徐(藏语)

44、谢谢(汉语)——突及其(藏语)

45、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如:

46、在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像母亲的名字叫“朗?莫莫”,儿子的名字便叫“莫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母新名叫“达劳嘎姆”,儿子名便称“达赤”,如此等等。这时藏族名字没有什么姓氏之分。

47、藏族的名字多数是男女共用的,如:达瓦、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但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只用于女性的,如:旺姆、卓玛、卓嘎、央金、桑姆、曲珍、拉珍、拉姆、仓(姆)觉等等。只用于男性的,如:贡布、帕卓、顿珠、多吉、晋美、旺堆、珠杰、罗追、占堆,等等。

48、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做一名: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

49、我(汉语)——额阿(藏语)

50、兴索强巴——木匠强巴。

51、一个喇嘛或活佛,如果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他自己的名字叫“伦珠涛凯”。又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班禅额尔德尼”是封号。为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赐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以后有人成了罗桑效益希的继承人,如,十世班禅“却吉坚赞”也接受这个封号。

52、手机打开微信并登录,点击我进入个人中心,点击第一栏进入到个人信息窗口,然后点击昵称。

53、丹巴——佛教之意;

54、在青海藏族和西藏北部人民中,由于地方性语音的差异出现本来是四个字的名字,说快了,说习惯了,便成了三个字,如:“仁青措”,应是“仁青措姆”,因为说快了,把后面一个字省略去。又如:“央扎西”,本来是“央金扎西”,习惯把“金”字省去了。

55、一种是把不同地方来的人,用地名加在名字的上头。如堆穷旺堆、亚东旺堆中的“堆穷”和“亚东”都是地名。又如仁布多吉、堆龙多吉中的“仁布”“堆龙”都是地名。

56、解放后,随着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在起名字的时候,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金珠——解放、达玛——红旗、德吉梅朵——幸福花。

57、他(汉语)——阔让(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