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1,权2谓吕蒙3曰:“卿4今5当涂掌事6,不可不学!”蒙辞7以8军中多务9。权曰:“孤10岂11欲卿治经12为博士邪!但13当14涉猎,见往事15耳16。卿言多务17,孰若18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9。”蒙乃20始21就学。及22鲁肃过23寻阳,与蒙论议24,大25惊26曰:“卿今者27才略28,非复29吴下阿蒙30!”蒙曰:“士别三日31,即32更33刮目相待,大兄34何35见事之晚乎36!”肃遂37拜38蒙母,结友而别
2、(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孙权:善劝,对部下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具体解析:
4、在《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中,孙权以自身经验现身说法,以对话的方式向吕蒙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他劝吕蒙学习时说:“吾虽不及往人,不亦使人而问焉,以求闻达于斯是益乎?”
5、孙权循循善诱,让吕蒙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
6、孙权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劝解。他可以和臣子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
7、孙权首先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既表现出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8、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因为吕蒙学识不高,孙权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且他自己也觉得“自以为大有所益”,所以劝吕蒙学习。
9、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0、吕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开始努力学习。
11、孙权知道吕蒙是个武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但他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孙权找到吕蒙,诚恳地说:“吕将军,你虽然武功高强,但要想在战场上更有胜算,必须懂得策略。读书能让你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对你的成长和事业都非常有帮助。”
12、孙权劝吕蒙学习,是因为孙权认为吕蒙具备领导才能,但缺乏文化修养,如果能够修养文化,对其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将领将大有裨益。孙权认为文化修养能够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使其在执掌重权的同时,更具有谋略和智慧,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13、他的言行体现了作为领袖应有的素质和担当,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14、孙权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做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15、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谆谆教导,又表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7、孙权说服吕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言辞的劝说,指出修养文化对于成为更好的将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同时,孙权可能还会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就中进行举例和启发,以此来鼓励吕蒙踌躇不前的态度。
18、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9、他进一步指出,学习不仅可以开拓人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品德修养。孙权的劝学之言,不仅是对吕蒙的鼓励和引导,更是对所有渴望学习、追求进步的人的激励。
20、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21、这句话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孙权自身的谦虚和好学。
22、(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期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3、(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5、孙权劝学原文:
26、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告诉吕蒙让他读应该读的书,读对吕蒙有用的书,而不是都读,设身处地,让吕蒙感觉有道理。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