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十二章原文
1、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十二章》:“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3、愠:生气,发怒。
4、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5、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庭。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7、温故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0、惑:迷惑,疑惑。
11、川上:河边。川,河流。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4、一息尚存出自《论语十二章》:“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15、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6、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十二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出自《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0、三思而行出自《论语十二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1、质:质朴。文:文饰。
2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5、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6、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他怎样去做的,还要看他做这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27、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28、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2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见义勇为出自《论语十二章》:“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十二章原文
3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3、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5、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执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愿意把统治权力赋于你,统治才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和谐。
36、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37、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38、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39、乐:以……为快乐。
40、《论语颜渊篇(十二章)》中。
41、经文中其的含义是:他、或这个人的意思。
4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3、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44、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48、好:喜爱,爱好。
49、野:粗野。史:虚浮不实。
50、信:诚信。
51、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52、众星拱月出自《论语十二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5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55、日:每天。
56、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57、者:代词,“……的人”。
58、殆(dài):疑惑。
5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0、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论语 十二章原文
6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2、重点词语注释:
63、《论语为政篇》中。
64、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6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66、君子:品行高尚的人。
67、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68、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十二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6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0、于:介词,对,对于。
71、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十二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2、三军:指军队。
73、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4、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5、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76、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77、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十二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8、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十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9、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80、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十二章》:“尽美矣,又尽善也。”
8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2、堪:能忍受。
83、《论语》一书中有其字的经文很多。今举一例。
84、这章经文,孔子教给了我们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科学方法。可用视、观、察三个字概括,经此三步,就可以对一个人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了。
85、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十二章》:“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6、吾:人称代词,我。
87、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