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理国家的名言
1、出自:《礼记·大学》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周公之心为臣者,具臣也。
6、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7、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还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有惩恶扬善之意。
14、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15、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
16、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17、“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出自清代陈澹然的《寤言》·卷二《迁都建藩议》,意思是不能为国家进行长远谋划,一时的聪明也是短视的、微不足道的;不能从全部大局的角度去谋划的,即使治理好的小片的区域也是片面的,微不足道的。
18、一个人要开化一个最闭塞的地方,有了钱还不行,他还得有知识;而且知识,正直,爱国心,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把个人的利益丢掉,献身于一种社会的理想,那也是白费。——巴尔扎克
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1、仕之患也,酷无酷,贿无贿,旷无旷。
22、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马卡连柯
23、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24、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25、永恒的进步从每一种制度那里所接受的仅仅是合乎需要的部分,而将限制自己的都抛弃掉,就像我们扔掉水果皮一样。——茨威格
2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孔子关于德治的名言:
29、历史的宫殿不同于现存在上流社会之处,仅仅在于它只向勤劳和美德敞开它的大门。任何财富声誉奸诈都不能贿赂恫吓欺骗艾理西姆的守门人。从更深一层意义出发,邪恶者或鄙俗者是望远无法进入历史宫殿的。——拉斯金
30、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古代治理国家的名言
31、天下里面的平字并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礼记·乐记》中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和,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是受佛教思想:众生平等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天下太平的理想。
3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应用:自我激励之用;发豪言壮语之用。
34、这些名言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全局和长远的考虑,体现了顾全大局的思想。
35、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36、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38、释义: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天下太平。
39、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
40、这些名言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认为为政者应该以身作则,用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国家,使人民心服口服。
41、此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也体现了顾全大局的思想。只读书不闻天下事,势必成为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观天。
42、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
43、理解:这是句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历史名言。修身、齐家者容易,治国、平天下者难也。即便有此抱负,也未必有此机会。所以,修身先为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嘛,修身的办法就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的大体意思就是:实践、学习、诚恳、人为端正。这些道理倒是蛮正确的。梁其超说过“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如果每个人都“修身、齐家”,那么何愁“国不治,天下不平”?
44、家风关系社会关系。所以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