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名言解释
1、结果正如范蠡所料,勾践把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找借口给杀了。范蠡经商致富,后来成了有名的大富豪。
2、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皆出其后。
3、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4、他认为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共富贵。
5、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6、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7、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范蠡回乡是担心被兔死狗烹。
8、【臆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世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财富但也要会用人,才能使其国家强大,人民富足,上层建筑得以稳固。
9、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
10、《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1、《论语》:“仁者爱人。”文子是老子弟子,当与孔子同时,而《论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语而成,若《文子》为文子本人所着,则“仁莫大于爱人”早于《论语》“仁者爱人”。按,汉墓中与《文子》同时出土亦有《论语》残简。
12、《史记》载屈原遇渔父,有歌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矢之疾,不过二里;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块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结网……
13、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14、《淮南子·原道训》抄袭为:“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15、【计然曰】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16、《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17、灭掉吴国之后,大功臣范蠡本可以继续留在越国来享受他应得的荣华富贵,但是此时的范蠡却像勾践提出了自己隐退的想法。勾践当然知道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对他做过挽留,但是范蠡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毅然决然地还是走了。范蠡在离开之前还告诫从楚国一同前来的好友文种,他说道: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这句话就是咱们传颂至今的名言,此话就是出自范蠡之口。
18、孙思邈《千金要方》转用为:“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19、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20、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暗积聚力量,最终打败吴国后,他的重要助手范蠡,向他辞行,申请回乡。范蠡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看出勾践为人,可以同患难,但不能共富贵,会过河拆桥,杀戮功臣。
21、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
22、【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
23、《卧薪尝胆》中范蠡要回乡:他知道功高盖主会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急流勇退,保全性命。
24、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
25、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26、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27、深知越王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
28、【计然曰】财溺于人所共爱,义取者希。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29、范蠡之所以有十足的把握说勾践是一位过河拆桥的君王也是在他这些年来和勾践朝夕相处中感受到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然在前期的越王当然对范蠡那是推心置腹,而且也是十分的尊重,因为那个时候的范蠡对于他来说还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但是此时今非昔比啊,现如今的越国在范蠡的出言献策当中那发展得是十分的强大,可以说此时的越王应该是高枕无忧了。国中所有威胁的因素已经在范蠡的指导之下彻底的清除了。那么如果说唯一可以让越王不放心的因素就是范蠡本人。毕竟古往今来功高盖主的功臣是不计其数,况且如今的范蠡确实才华过人,由此也就招来了勾践的嫉妒之心。如果范蠡再继续留下来的话势必会引来杀生之祸,这个范蠡是十分清楚的。
30、【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貃(少数民族),虽婴孩亦所知。爰是以人多竞强取,至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其知义安分,不嗜妄贪者,世之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