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2、你的心是善的,这善因来自你的心量,你内在充满一片祥和,你内在没有丝毫的计较念在里面,你丝毫没有怨愤,则恶缘无从与你连接而来伤害你。一庄圆法师
3、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乐刹。《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
4、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炼。《彻悟禅师语录》
5、来的欢迎,走的目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处,冷暖自尝。
6、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当代)圣严《1()8自在语》
7、信众与僧众往来,应建立正确知见,如:僧事僧决.不任意留宿溜单僧侣,以免破和合僧,违犯五逆之罪。
8、经典禅语悟道】佛说:‘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9、佛心禅语】【命运在你自己的手中】别人能够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10、“真如本性,寂静常然,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干”,悟到空,悟到无,就真正触到了禅机。
11、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12、佛心禅语】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
13、真正的情爱不是拥有对方,而是一种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无尽奉献。《星云大师讲演集》
14、一个人,平时多积阴德,多做善事,将自己打造成一道风景,自然会引来贵人。
15、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楞伽经》卷四
16、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17、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18、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正的禅性,就可以不被魔迷惑。
19、人生苦,要苦得有价值,不离菩萨心,不离教化众生。
20、若能从物质的爱欲中跳脱出来,心自然天广地阔,无限丰饶。
21、师德若不全,悉地无堪能。若得真依怙,终身应依止。(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22、知识与智能】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能。
23、云何忍众生,骂詈及呵斥,心终不起瞋,倍增生欢喜?我为众生医,疗治众病患,若闻恶言已,不起于瞋恚。《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24、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25、禅语悟道】大爱包含小爱,小爱却无法体会大爱。
26、对活着的生命而言,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静本身,也常常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流露,是心灵的另一种形式的回音。
27、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越多。”
28、考试就像称体重,不会一两天忽然加重了多少,也不会忽然一两天减轻了多少。像称体重那样应对高考,你就不会发挥失常,该考多少就一定能考多少!
29、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0、佛心禅语】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31、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对佛法有真实感悟,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仅是知识,听的人只会觉得累,不会有感动。
32、观德于忍,观福于量。(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33、经典禅语悟道】人们常会做出不合情理或对不住我们的事,我们也应该像那尊永远微笑的乐山大佛一样,笑一笑就过去了,不要过分计较在意。
34、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35、心里装得下江山,江山就是你的;心里容不下微尘,你连微尘都不会拥有。人要活得充实,就要活得有胸襟,胸襟越大,活得越飘逸自在,活得越波澜壮阔。
36、佛语禅话】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37、念佛参禅心最细,细中之细最难明。直至寻到无处寻,始知凡心是佛心。
38、句禅语一种人生】一用法度己,智慧成长;再度他人,就是“回自向他”。
39、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最坏的一种。
40、佛心禅语】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耕云先生
41、能知能解的是何物?所知所解的又是何物?能所为何双亡?若能于双亡处立定脚跟,参禅事毕。
42、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43、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44、夫为善知识,要在知贤,不在自贤。故伤贤者愚,蔽贤者暗,嫉贤者短。(宋)或庵禅师(《禅林宝训》)
45、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46、烦恼,没什么大不了。我们生活在尘世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
47、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间。《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6经
48、人类学佛,只是依于人的立场,善用人的特性,不碍人间正行,而趋向于佛性的完成。(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49、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欲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50、宇宙中的结构是很微妙的,牵一发动全身,一旦你真的全然忘掉了自己,那么上天也一定会给你一个奇迹,让你峰回路转!
51、佛心禅语】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蒲益大师)
52、人要有自制】人要有自制力,自制力能完善自我,能抵御诱惑,能助人成功。
53、爱是恒久的富源,能爱人,有人爱,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唐.灵云志勤
54、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55、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56、福田】有善心就有幸福,有善愿就有善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57、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58、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59、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60、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神问卜。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作主。
61、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也必须懂得谦虚和礼让。因为每个人在世间,绝对无法一手撑天。
62、岁的乔布斯回天国去了,将一个
63、佛语禅话】人生的最后,奉献躯体作医学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64、天天禅语】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65、佛心禅语】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66、佛心禅语】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67、佛心禅语】“言必信,行必果”,对佛家而言亦是如此,心底坦荡,做事光明正大。想好了你就要大胆去做,无论做什么都不要优柔寡断,畏首畏尾,错失良机。
68、佛心禅语】无病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富足,好友是最亲近的人,达到涅槃的境界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69、取长补短】善识己之短,善取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之长.取部下之长,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易于成功,不善于取长补短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70、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71、施有三种: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财施复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信心施,三者随时施,四者自手施,五者如法施。(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檀波罗蜜品
72、佛心禅语】报复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73、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两回事。一切从对立的心态出发,就是生死,就是世间;若能心包太虚,烦恼即刻成菩提,世间也就是出世间。
74、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75、佛心禅语】悲与喜,终将成为过去,既然这样,对于眼前的不幸,又何必过于计较呢?
76、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生情,万劫羁锁。(唐)德山宣鉴禅师(《传灯录》卷十五)
77、佛心禅语】我们不要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一一耕云先生
78、-09-2220:31:39
79、智者运命】人的命与相是相通的,而相会随着业而转。所以,命与相都不是绝对的。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80、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心性本净故,由客尘所染。(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中
81、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