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余华《活着》心得感悟-27句优选

时间:2024-11-28 06:50

1、《活着》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乱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留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应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

2、故事的暗线,即是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从国共内战、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饥荒再到文革,所有在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整个中国的缩影。这条线是作品之所以格外动人的重要元素,它自然地吸引人们去期待故事的发展,又顺理成章地为小人物的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化的波折。

3、《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由一明一暗两条线构成。

4、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5、《活着》是一个让人读完后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给人留下的除了悲情,还有深深的无奈,以及在绝望之中若有若无的希望。

6、《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

7、《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8、活着真好!只要活着每天都能拿到一份不少的退休金,只要活着就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另要健康快乐的活着就能享受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福利!好好的活着吧!!!!

9、历经磨难仍能顽强地生活,而且生命力极其旺盛。小说《活着》主人公福贵,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依然乐观向上,顽强生活,从来都不抱怨什么。

10、余华的《活着》本质上不过是对悲剧的大量堆砌,是通过对主人公的折磨与玩弄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而我认为,这种说法太过无知、肤浅,因为他对那些白纸黑字上勾勒出的人生起起伏伏仅仅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他不过是让悲剧短暂地击中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抛之脑后,从表层的故事来抨击余华的文思。

11、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12、《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13、《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它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14、整个小说绝大部分篇幅以主人公福贵的第一人称视角写成,所以故事的明线就是主人公及其身边人的经历。一个个小事件将四代人的故事串成一条线,故事流畅而饱含情感,充满变化,勾勒了一个家族努力在动荡的社会中存活的轮廓。

15、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

16、这是在历尽了世态炎凉之后的对生存的思考,也体现了由个体的思考进而转向集体的本质反思的独特方式。

17、活着真好,活着就有希望看到美好的明天,活着就能更好的爱着家人,活着就会时间改变人生的挫折。所以我们要活着,死去就什么机会也没有了,都说在生活压力太大的时候不想活了,说死去可以解脱心理压力,真是这样吗?死去了你什么感觉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解脱,所以好好的活着才有机会感受快乐的时光。

18、《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19、在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现实主义为标榜的中国主流文学评论,对《活着》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例如:认为作者将主人公富贵最终的活着类比为一种类似牲畜一般的生存,并予以唾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尤其是当海外市场对《活着》给予了高度的评论评价后,有关《活着》的另外一些见解渐渐出现。例如:《活着》是繁花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富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富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另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

20、事实上,后一种可能是非常大的,因为余华在冰冷中叙述残酷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21、余华对《活着》的评价:

22、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

23、《活着》向读者展现了一种直面死亡,积极思考和筹划人生的生命哲学观。余华以福贵困苦的一生经历告诉了读者“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

24、讲述了在哪个特殊的年代里小人物的缩影,把时代的悲剧集合到主角一家的身上。是一部非常棒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影都非常棒。

25、余华明白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务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可一本书就像是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世界,每个字句都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讲述福贵整个人生中由时间所创造出的诞生和死亡、幸福和痛苦、平静和动荡;创造出的记忆和感受、理解和想象,才有了故事和神奇。

26、活着男主人公富贵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难中,只有在一开始享受了几天富贵日子。从败光家产,到气死父亲,妻儿被接走,明明是准备去城里请大夫为母亲看病,缺被人捉去拉大炮等等事情,折磨着富贵,悲惨孤苦的富贵。

27、活着应该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价值。活着是上帝对你的厚爱,要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多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材,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力争使这个世界和周围的环境更美好,从而也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以充分体现活着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