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哲理感悟类作文800字31句

时间:2024-11-28 21:16

1、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2、我喜欢天,不是冥冥之中必有天注定的天,而是头顶上这片天空。

3、不少于800字。种种滋味凝相遇记不得得哪首歌中有这么一句:“啊!人生,原来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听着顿觉一阵沧桑扑面而来,令思想沉静了许多。琢磨其中的万般滋味,不觉深有感触。人生之相遇可谓多矣,聊举一例只是沧海一粟,不一而足,然而浩瀚的相遇中能让你刻骨铭心、当时的感觉永远涤荡心头的又有多少呢?纵观历史,横察现实,不外乎以下几种:首先出场的当然是“他乡遇故知。”想想自己孑然一身,浪迹江湖,在“枯藤老树”之下,“小桥流水之旁”,忽见一熟悉身影,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振臂高呼“猫三狗四”什么的,那人闻言如遭电击,惊愕回头,眼中映出同样惊愕的你,继而大吼一声,深情拥抱。老乡见老乡两眼尚且泪汪汪,今而遇上故知,就让眼泪如决堤之水泛滥去吧。然后松开对方,互相端详如丈母娘看女婿,话是说不出的了,只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已从凝望的眼神中表露无遗。“他乡遇故知”也未必只有惊喜,万一遇上“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可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想当年咱俩正是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你少年得志,我年轻有为,正是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稚嫩而美好的向往与憧憬。今天异乡重逢,时间已在我们脸上刻上了风月的痕迹,眼神已不再清亮,它积满了坎坷与荆棘。头上银丝添几根,额前皱纹深几层。如此情景,实在令人潸然泪下。落泊与美景互映,恍如在伤口上撒把盐,滋味可以想象。有点悲情色彩的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个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如此相遇,愁煞人也。最具浪漫情调的莫过于徐志摩了。“你我相逢在这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瞧,既缠绵又洒脱,既浪漫又现实,略带伤感、遗憾,些许惆怅落寞,这滋味,不够你回味一辈子吗?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离情别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慷慨激昂,有低沉抑郁。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4、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的意义。人生的存在是大于它的形象的。它的存在的意义是最重要的。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5、这种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

6、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7、看,它掌中亘古的日月,理解它不以明日为荣,不以圆月为耀的胸怀。

8、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9、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10、立意自定。

11、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13、话题:茫茫人海中,我与你相遇了,这是缘;心与心相遇了,这是爱;春风与草树相遇了,这是美;智慧与追求相遇了,这是创造;人道与世界相遇了,这是和平……人生处处都会有相遇,都会有碰撞,孤立静止就没有生活。生活的每一天都发生着相遇的故事,相遇的表象下面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请以“相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与“相遇”有关。注意:

14、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冯先生说是“境界”。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15、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16、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17、平日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和战无不胜,自高自大,这时,在天空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天空将人类的矜持和狂妄冲击得荡然无存,人们只有在天空面前显得温训驯,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18、冯先生说是“觉解”。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内算一本畅销书吧。前几天这本书的编辑给我说,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

19、文体自选。

20、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思想感情。

21、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22、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23、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24、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怎么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25、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26、题目自拟。

2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表达了作者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28、上面是谈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29、天空笼罩着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角落。天空如此广袤,如此苍茫,如此威武沉雄,如此神秘莫测。抬直头,只见睛前一片空茫,人类的私欲无限,却因目光短浅而无法到达天空之极。

30、感悟天空

3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