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扫墓祭祖,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继续传承下去。清明节上坟祭扫的时间,一般来说清明节气的前十天就可以开始了,一直到清明节当天,很少情况有过了清明节当天再扫墓的。
2、主要进行祭祖和踏青
3、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4、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5、从历史上来看,清明节祭亡活动源于古代上巳节的招魂续魄以及寒食节的扫墓祭亡,并逐渐从民间的清明扫墓增加了正式的宗教祭祀活动。
6、清明节当天或者清明节前后10天都可以,清明节扫墓并不是指一定要在这一天进行扫墓活动,而是说这一段时间气温和气候都很不错,可以进行扫墓活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前后去墓地进行祭拜扫墓活动。清明节前后晴天的上午。
7、答:建议用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明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丶祭奠先祖,弘扬社会新风气。
8、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9、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10、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11、清明时节去添坟,坟地四周无新人。古坟零落小如星,无人把土上坟顶。天下之人谁不知,自身来自坟中人。今朝作诗击今人,不知添坟枉为人清明节该记住什么?它可以有淡淡的离愁,但决不是泪水浸泡过的悲伤,需要的是铭记,是铭记中感悟出的力量。它一定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它一定是超脱于生命的祝福。
12、扫墓祭祖
1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14、清明节的习俗
15、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国的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朝,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每年定4月5日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17、踏青:清明节期间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个时候也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人们在郊外祭祖结束之后也会和亲朋好友一起春游。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欣赏春景,放松心情。
18、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19、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20、清明节上坟祭扫的时间,一般来说清明节气10天就可以开始了,一直到清明节当天,很少情况过了清明节当天再扫墓的,并且清明节前三天是集中扫墓祭祖最为集中的时间,如今清明节有三天小长假,所以,清明三天假期将是人们上坟祭扫高峰期。不过,今年特殊时期,人们要严格根据当地祭扫相关规定安排,尽量错峰,做好个人防护安排,不扎堆,不聚餐等等。
21、清明上坟最佳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也就是9~15点之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而扫墓祭祖是去阴宅墓穴之地,阴气重,所以只有阳气阳的时间人们才能镇住阴穴之地。
22、祭祖:清明节是纪念先祖的节日,因此祭祖是清明的主要传统习俗。清明祭祖主要仪式就是上坟扫墓,扫墓当天要将先祖坟墓周围清理干净,然后摆上祭品。由于现在提倡文明扫墓,一般用鲜花来代替祭品,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23、清明节的来历
24、在古代,清明节之前还有上巳节和寒食节。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相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变成不再有明显的划分,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25、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6、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7、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在这虚拟缥缈的空间里怀念先烈!怀念先烈的英勇,怀念先烈的奉献,怀念先烈的奋不顾身!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缺少的东西!怀念先烈,愿先烈们在九泉之下给我们以明示!让我们这一代人振奋起来,站立起来,团结起来!让我们这一代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重新屹立在东方!在这一年一度的日子里,让我们怀念先烈!用我们的血、泪、汗铸就祖国的钢铁长城。
28、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