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罚便是。”
2、人妖殊途,古来为此,未曾有人破例。
3、春雨未息,法师上前,拾起地上的油纸伞,收好,便离去了。
4、“你破戒了。”
5、树叶响动,林间气息乱了一阵,法师的袈裟拂过路边无名的野花,沾了些新土。
6、听风声,似要落雨。
7、一个寺庙的住持给寺院的新和尚立了一条规矩:每年年底,寺庙里的新和尚要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的是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到了第三年年底,还没等住持提问,新和尚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离去的背影摇头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8、今天确实似乎与平时不太一样。
9、古诗的前两句开头都用的是叠词,勾勒出了一个诗意的瞬间。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送别的细节,也没有像王维那样“劝君更尽一杯酒”,也没有像王勃“海内存知己”那样表达旷达的离别之情,而是直接写送别之后诗人一个人的凝望。
10、法师轻敲禅杖,微风间,树影婆娑,一抹光落在他清秀的的脸上,他仍是面无表情。
11、“不可。”
12、忽地,师父一声叫喊打断了小和尚心不在焉地佛经背诵。
13、“老和尚讲的东西太无聊了。”
14、“没什么用……只是我只要拿着它,你就会来找我,所以……我想要拿着它。”
15、此刻,雨滴从天空飘落,沾湿了法师的袈裟。
16、小和尚一眼扫过那些赶来的周家人惊慌的面孔和师父无奈的表情,便立刻起身,抱起门口的古伞不由分说,夺门而出,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时,消失在了烟雨朦胧的林子里。
17、法师有这样的预感,与这林间的妖怪对上,是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的。
18、这是诗人描绘僧人离开的背影,全诗当中充满着一种淡淡忧伤的境界,甚至可以和王维笔下的那些山水诗歌相提并论。
19、“不能送我吗?”
20、轻快的脚步声在林间响起,伴着水花溅起的声音,融进雨里。
21、她瞥过眼,眼神与小和尚撞上,并未有丝毫怯意,反而眉毛一弯,笑了。小和尚知道她的秘密,她不需要隐藏,要说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小和尚就是她的秘密。
22、再美好的事物,在龌龊人的眼里都能把它往歪处想;再不堪的东西在好人眼里,也能找出它的闪光点来。我们只能管得住自己的思想不让其下滑,谁又能真正管得了他人的心思不健康呢?。
23、而后两句就把重点放在了背影之下,“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灵澈上人远去的情景,他戴着斗笠,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影子越拉越长。而他面向青山走去,距离诗人也越来越远。
24、“因为你会陪我玩,所以比较有意思。”
25、妖气明明散了,法师嘴中的念词却依旧未停。
26、法师心头一颤,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正了正身子。
27、素衣飘远了,法师追寻其踪迹跟了上去。
28、“来了?”那人转过身,抹去脸上些许雨水,映入法师眼帘的,是一张倾国的少女脸庞。
29、“师父他们找不到你,很是着急。”
3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是一片苍茫大漠。不知会走多久,也不知能不能回来。
31、法师知道,这妖怪,并非徒有虚名。
32、空荡荡的祠堂,木鱼的声音清脆响亮,却依旧除不尽小和尚心头的杂音。他撇过头,看了一眼师父的古伞,正好好摆在门口,此刻竟也觉得这伞有些破旧。
33、“你!……无礼。”
34、鸟鸣渐静,光影渐淡,法师两指压低斗笠,继续前行。
35、林中溪水声与雨声混杂,潺潺流水勾勒出一条林间小径,女孩拉着小和尚的衣角,跟在后面。
36、雨声渐响,几乎要把小和尚的回答淹没在这片林子里,不过,女孩还是听到了。
37、不过在小和尚看来,这分明是无礼地叨扰,怎奈是寺里迎来的女施主,便也不得多言。
38、“小和尚,”叩拜完后,周家小姐在一旁悄悄拉住小和尚的衣角,轻声道,“等会儿,陪我去林里玩呗。”
39、法师也听说,曾有多位僧人前来除妖,最后均落得一个尸骨全无的下场,若是自己稍一懈怠,怕也是这样的结局。
40、席间有人问起此人身份,有言者,是当年周家烧香拜佛处寺里的和尚,亦有言者,为京里除妖的侠士,众说纷纭,未有果。
41、法师的身影朦胧起来,依稀闻得他似在微喘。
42、不过,孩童天性贪玩任性,哪受得了那老和尚的念经诵佛,偷偷跑出来,撞见这屋里与自己一般大的小和尚,来了兴趣。
43、“……定会。”
44、“你那师傅就天天背这个,成了个老古板,你要是也天天背,岂不是成了小古板?”
45、传闻,京城的妖怪终于被得道的高僧除了,却无人认领赏赐,百姓称其侠义。
46、“为何?”
47、稍显破旧的油纸伞散发着古老的味道,新土与其木香混杂在一起,却被渐起的大雨砸落,混进了血水里。
48、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49、“敢问施主,这妖怪……”
50、“……会。”
51、不多时,有什么忽然划过他的衣角,那一瞬间,法师猛地睁开眼睛,素衣正从他眼前飘过,那消除地干干净净的妖气在那一刻被法师嗅到一丝。
52、“小和尚,陪我玩。”
53、“不问我为何来此?”
54、小和尚,破戒了。
55、林中空有雨声。
56、你若欣赏他人,他人自会欣赏你;你若鄙夷他人,他人自会厌恶你。
57、早知该听姑娘一言,如此,贫僧终是如姑娘所言,成了古板。
58、法师面容清秀,一身袈裟,头戴斗笠,手持禅杖,面无表情。百姓对他很是敬重,他是少有的天赋异禀之人,传闻从小收到方丈器重,是不可多得的慧根。
59、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真心渡你入正道,具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我们不得而知。
60、“这样啊……”那妖笑了,眼中是氤氲的春雨,衣摆融在雨里,“其实,我也早就累了,那就麻烦你了。”
61、“我说,和尚啊,你陪我留在这片林子里,如何?”
62、世间难得的贤良女子,可惜嫁人一日被妖所袭,大喜成了大悲,更有甚者言其化了妖。
63、心中有魔,所见皆魔。所以心中有魔的下一句是所见皆魔。
64、在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把握自己的良知与底线。做到与人为善。传递正能量,则你就是生活的佛!
65、“你有见到周家小姐吗?”
66、心中有佛,则万物皆佛;心中有魔,则所见皆魔。
67、全文通过一个儿子对父亲背影的描绘,将那种不可言说的父子情委婉地表露在笔尖,透露出不经意的诗意。
68、等反应过来,小和尚又追了出去。
69、周家来此烧香拜佛,已成众所周知的常事,就连周家几岁的小姐都爱上了佛经,曾哭闹着要去寺院。邻里街坊都说,以后定是个喜读诗书,富有文学才气的女子。
70、法师已伫立多时,仍未见变化。
71、“万万不可!”小和尚急了,忙从蒲团上立起来,慌忙摆起手来,“这是师父的伞,不可!”
72、所有人都茫然了,师父亦然,他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
73、“那你还会想起我吗?”
74、多日以后,她似与初见不同,笑得甜了几分。
75、法师皱眉间,再一抬头,不远处猛然显现一个人影,一袭素裳,背身而立,身材曼妙,手撑一把稍显破旧的油纸伞,靠在肩头。
76、木屐在林间积起的水塘里啪嗒作响,法师只稍一定睛,眼里便映入一抹鲜红,这脚底踩得哪里是什么雨水,分明是不知何处来的血水啊!
77、小和尚果然吓得猛然立在原地,转过声似要说些什么,瞪大了眼睛,但半天又只说出一句:
78、京城里,出了大妖怪,少有的怪事。
79、可只有待在一旁的小和尚知道,她的心里,哪里装得进半个佛经里的字?只是除他以外,未有人见她眼里窗外一抹氤氲的绿色罢了。
80、“为何?”
81、“姑娘为何不去听我家师父讲解佛经?”
82、“姑娘何出此言?”
83、女孩眼神没落,没有出声,不知走了多久,才又轻启双唇。
84、法师伸手去抓,却只是划过指尖,手里什么都没有留下。
85、“不就是一把破伞吗?”
86、再细细端详其伞,只道,此为周家小姐生前随身之物,众人默然,颇为惋惜。
87、心中有魔,所见皆魔。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心里边干静,眼睛也是干净的,脸上也是充满阳光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相由心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地,阳光地去评价和接触我们遇见的人和事。而不是对谁都怀疑,都防护,把自己裹在套子里。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还是多的。
88、女孩是周家夫人的女儿,养尊处优的周家大小姐,因是老爷新纳一妾,颇爱烧香拜佛,被老爷允了,便带着小姐也来沾沾佛气。
89、“将师父的东西赠人,这是破戒!不可!”
90、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1、此刻,他异常平静。
92、那妖怪也颇有妖力,迟迟不现身,而在此愚弄自己,定有些诡计,切不可着了它的道。
93、女孩抹着眼泪,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为她撑起伞的小和尚,雨水落在伞上啪塔啪塔地响着,仿佛平日里小和尚敲木鱼的声音那般令人安心。
94、“和尚是否还未曾记起我来?”
95、“小和尚,以后,你还会陪着我吗?”
96、僧人不多言,只收伞,将其供于堂上,便只身离开,雨中的背影茕茕独立。
97、许久,只有这单单一句,打听了妖怪的下落,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人们所指的林间。
98、不知感恩是新和尚心中的“魔”,他从不去想自己得到了什么,对自己已得到的不懂得感恩,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所以终难修成正果。
99、这是妖怪魅人的招数,切不可应。
100、小和尚想说“贫僧为出家之人”,想说“此为破戒之举”,想说“还望姑娘海涵”,但都没能说出口,脑里绕了半天,竟只脱口而出一个“会”字。
101、妖怪已经害了不少人,若是再不将它除去,趁着这雨,生怕又是要去害人。
102、霎时,光影之间,脚底一片红光连同那素裳一道消失,油纸伞失了支柱,应声落地,略显凄凉。
103、小和尚的口气斩钉截铁,女孩却只是勾了勾嘴角,笑道:
104、今天我们一看到“背影”,就会想起朱自清那篇散文。那篇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几十年来只要是读过初中的孩子,几乎都受到了这篇散文的熏陶。
105、“你别背了,好吗?陪我玩嘛!”
106、“你就不能……为我破一次戒吗?”
107、可是在这之前,女孩自己就先分心了,摆弄起门口一把破旧的古伞。
108、方丈让她叩拜佛祖,女孩躬身拜地,头磕蒲团之上,模样很是诚恳,周家人欣慰地点头,方丈拂衣,眼里净是慈祥。
109、禅杖顶端铃铛般响了几声,又静了。
11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友人走后,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竹林寺。而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了寺院报时的钟响。这两句古诗看上去非常短,但是却勾勒出了一幅诗意的画面,营造了清源幽静的氛围,让我们体会到潜藏在诗人心中的那一份离别伤感。
111、“小和尚,你说,为什么你这么在乎那把破伞呢?”
112、“小和尚,你在干嘛呢?”
113、初见,她是那样蛮横无理。
1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不过是故作旷达。年轻的心如此旷达,却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王勃26岁去世,死得太过随机,所以他们对离别的理解,不亚于生死。
115、女孩抿了抿嘴,托着脑袋,继续看着那个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的小和尚,期盼着能有那么一瞬,小和尚一分心,抬头可以撞上她的眼神。
116、第二日,周家小姐又来了。
117、直到周家小姐动手要抢他的木鱼,小和尚才开口。
118、学会欣赏别人,才会被别人所欣赏;学会尊重他人,才会被他人所尊重。
119、追寻着那一袭素裳许久,法师稍有些头绪,驻足不再向前。
120、“……甚好。”
121、忽地,女孩向前一倾,从后头,在小和尚的脸颊上落下一吻。
122、“姑娘,你这是何意?”
123、这就好比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成了人才,有的却成了阶下囚。难道老师不是一样教的吗?
124、“不可!”
125、“背诵佛经。”
126、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魔,所见皆魔。
127、三日,四日,五日,周家的小姐天天来。
128、周家小姐听罢,不再多言,起身到门口抢走了门口的古伞,一溜烟跑了出去。
129、“真是无礼!”
130、法师默不作声,只是轻敲几下禅杖,压低了斗笠,不再看那张充满欺骗的脸庞。
131、这一办,便是一天,傍晚时分又落下春雨,像极了泪水,烟雾朦胧中忽现一顶破旧的油纸伞缓缓上前,众人细瞧,伞下是位僧人,颇为眼熟。
132、唐诗当中最美的背影,仅用20个字,就勾勒出无比诗意的送别瞬间
133、“那是师父的东西,是珍贵的古伞,切不可动。”
134、女孩的发丝滴落几滴雨水,落在小和尚的手背上,望着小和尚一脸认真的样子,她抬头看了一眼那把熟悉的破伞。
135、小和尚在祠堂里敲着木鱼,背诵着佛经。窗外雨声渐起,他有些烦躁,不及平时。
136、“姑娘要这古伞又有何用?”
137、民间欲最后办一场祭奠,镇压邪灵,选在了被灭门的周家,也算是吊唁。
138、“小和尚,你真好。”
139、女孩听着回答,笑了,笑得很干净,很简单,此刻,在弥漫着新土和木香气息的伞下方寸间,女孩望着那个耿直又可靠的背影,不禁脸颊染上绯红。
140、唐诗当中的背影大多数还是在写诗人的送别。古人为何因为送别而变得如此伤感?那是因为今天的我们并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场景。
141、他沉思片刻,缓缓闭上眼睛,感受春风在尘埃中的那一份律动,感受脚底土地,透过木屐传来了那一份凉意。
142、小和尚没有回答。
143、几户人家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惊动了山上法师前来除妖。
144、小和尚愣了,他知道答案,但是只是一瞬,他不愿说出口,许久才出声。
145、“如此……甚好。”
146、“无……”小和尚硬生生将个礼字咽回肚里,“那姑娘为何来我这里,我念的与师父别无不同。”
147、下一句:难成正果。
148、“小和尚,我啊,”女孩苦笑道,“好像要嫁人了。”
149、法师轻轻挥动禅杖,嘴里念念有词。
150、久久地追寻,终于依稀见到一袭素衣现于林间,法师快步想要跟上,那身影却又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再难寻觅。
151、是佛是魔,一切皆源于自己的内心,心中有什么,脑海里自然想什么、眼中自然会出现什么。
15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53、这么久以来,周家小姐第一次失约了。
154、再见,她仍是那样简单任性。
155、“你怎么来了?”
156、“小和尚,”女孩抓着小和尚衣袖的手多了几分力道,“你说话可要算数。”
157、“小和尚,这伞?”
158、这首唐诗就是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全文很短,只有20个字,题目当中告诉我们,这就是一首简单的送别唐诗,而且对方还是一个僧人。
159、这样的一首古诗,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因为它精美如画。不光是画面上的山水人物非常动人,即便是画外的诗人形象,那不也是一个出色的背影吗?同样让人回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