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萧萧》是一部描写湘西乡村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萧萧的生活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和人性之美。以下是一些读书笔记的摘抄和赏析:
摘抄赏析
自然人性的召唤
```
萧萧在花狗的歌声中变成了妇人,当她有了孩子,具 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于是她想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 学生走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已经被发现了。
```
萧萧的行为是出于自然人性的驱动,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让她做出了越轨的事情。尽管她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指责,但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快乐是真实的情感体现。
乡村生活的温馨
```
天黑了,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听老人讲故事,讲神仙鬼怪,讲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
```
这句话描绘了湘西乡村夜晚的宁静与温馨,家庭团聚时的欢乐和故事传承的重要性。
女性命运的无奈
```
她渐渐地长大后,才明白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就像那些古老的树木,生长在深深的山沟里,注定要一辈子见不到阳光。
```
萧萧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就像那些生长在深山的树木,无法见到阳光。这句话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
人情味的结局
```
本来,作者可以沿着上世纪20、30年代的理路,赐萧萧一个沉潭的命运,或者发卖至一个阴暗肮脏的地方,这样一来,既有抨击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虽然已被用过太多次)的悲剧情节。但是因为萧萧在生下一个大胖儿子后,全家都欢喜这个孩子:
```
沈从文没有选择让萧萧遭受更悲惨的命运,而是通过她生下儿子后全家的欢喜,给了故事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结局。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善良面的肯定,以及对于传统观念的一种超越。
总结
沈从文的《萧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湘西乡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小说中的萧萧形象,既有对传统礼教的反抗,也有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她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又不失为一种对人性美好的颂歌。沈从文以他独特的文学手法,将悲剧与田园诗般的生活相融合,创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
---
以上内容结合了《萧萧》中的几个片段,进行了简要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