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典型事例,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故事:
孟尝君与冯谖
冯谖为孟尝君在薛地免债,并烧毁了债据,孟尝君问他买回了什么,冯谖回答是“义”字,因为孟尝君缺少的是“义”。
奥莱依太太的故事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雨伞》中,奥莱依太太因为一把雨伞和换伞面的小事,展现出了贪吝和刻薄的形象,她过分节省,导致家中常常缺东少西,最终因为不愿意动用老本,让丈夫带着满是补丁的伞去上班,招来了嘲讽。
朱熹与陆九渊
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请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章,陆九渊书写讲义《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并将讲义刻于石以作纪念。
酒吧中的喝水方式
有一个人在酒吧里用有把柄的部位喝水,因为担心杯子被多人使用过,可能携带病菌。第二天,另一个人用同样的方式喝水,被问及原因时,他解释说自己有传染病,怕传染给别人。
这些故事反映了不同人在面对义与利时的不同选择,体现了“君子”与“小人”在价值观和行为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