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歇后语的下一句
1、1、飞蛾扑火的后面一句歇后语是自取灭亡,其意思表示飞蛾扑到火上,然后自己不顾性命的送死,含义一是比喻有的人自不量力,然后以失败而告终。
2、相近词语: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3、这句歇后语在语义上一方面给出了对某种冒险行为的警示,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嘲讽成分,对于那些不顾后果的盲目追求提供了一种警觉和教训。
4、下一句是:“焚其形,灭其神。”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因盲目追求、自取灭亡的悲剧性结局。原出自《庄子·外物》一篇,其中讲述了飞蛾扑火的故事,用来比喻人追求欲望过于强烈,不顾危险和现实,最终自食其果,遭到毁灭。这个成语用来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不可盲目追求,以免自取灭亡。
5、这句话的延伸意义是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和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追求和冒险行为,以免陷入困境或遭受损失。
6、其具体含义有二:
7、意思是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8、一是比喻有的人自不量力,然后以失败而告终。
9、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出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句子意思是,像飞蛾那样为了光明赴入火中,怎么会吝啬被焚烧的身体呢。
10、【注释】蛾:类似蝴蝶一样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11、下一句是指:自取灭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是一句成语,也是一个典故。它的含义是指自不量力。一个小小的飞蛾,自己扑到火堆上,显然这是一个自不量力的行为,最后葬送了自己。这个典故,是教育我们要量力而行。
12、比喻象征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扑火一般。
13、飞蛾扑火:意思是表示飞蛾扑到火上,不顾自己性命的去送死。出自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14、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5、自取灭亡的词语解析:
16、飞蛾扑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则更加可笑。
17、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歇后语是自取灭亡。
18、飞蛾扑火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意思是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其结构为动宾式,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19、飞蛾扑火是一个比喻,意味着人们追求某种欲望或目标时,却不顾自身的安危和利益,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20、自取灭亡,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是自取灭亡,他是一种动物中现象,飞蛾是一种昆虫,到了晚上,会冲向有光的地方,所以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1、二是表示赞扬,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
22、是“自取灭亡”。
23、【注音】fēiépūhuǒ
24、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在现在爱情风盛行的文学学坛里,飞蛾更多地用来表现出对恋人苦苦追寻,吃到苦果仍不言放弃的情愫,是一曲悲壮的赞歌。
25、这句话强调了盲目追求和不理性行为的后果。
26、是:"焦头烂额"。
27、因为从前一句"飞蛾扑火"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顾危险地去追求某种欲望,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而结果往往是不好的。
28、2、飞蛾扑火出自《梁书·到溉传》中的“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29、自取灭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是一个成语,这句话用飞蛾扑火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人和事。这句话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警示意义。
30、《梁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纪传体史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公元502年-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臣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
飞蛾扑火歇后语的下一句
31、【词目】飞蛾扑火
32、飞蛾扑火——引火烧身
33、它也可以引申为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和保护自身安全,不要轻易冒险或做出危险的选择。
34、[释义]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35、"焦头烂额"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人的结局,意指这个人因为不顾一切而导致头发被火烧焦,额头被烫伤,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和不幸。
36、[语出]《阴符经》:“沉水入火;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