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顾名思义,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或比喻某公司的资源广博.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4、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5、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6、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心胸广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除非感受到了内心平静时所酝酿出的那种力量。人只有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心智,不断地打造自己,认清好坏,冷静地体会生活,才有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展露出广阔的心胸。
9、扩展资料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看得破,自然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3、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14、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1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16、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17、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1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9、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0、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1、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22、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23、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24、黄河落天走东海,写入胸怀间。
2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句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26、——李白《赠斐十四》
27、出处:《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所作。
28、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