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赏析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优选汇总46句

时间:2024-12-11 15:23

1、第三,少用形容词——这倒不稀奇,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会告诉你形容词是大敌。少用成语,尤其不要用成语来写景。汪曾祺在一文中讲到他和他老师沈从文聊天,谈到一个青年作家,沈老说,他写景喜欢用成语,这怎么行?——有人以为在行文中堆叠成语可显出自己高明,这是外行之见。用成语写景写人,终究是隔了一层,“不够贴”。

2、郑愁予的《错误》,没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清新雅致,绮思无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小诗到了最后这两句,点明了诗题,原来这个“错误”,是这样一个给人以隽永回忆的“美丽的错误”,至此,也点明了全诗的抒情视角。

3、第五,汪曾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质朴平淡,但有时也会峭拔陡峻,亮人眼目,比如的结尾:“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最后这一组四字句,如奇峰突起,有文言的内在韵律,给全篇大白话的语言增加了别一种感觉——就像在清炒大白菜里撒了几粒虾米——更有味儿了。

4、首先就是语言。从语言的外在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几个特点:

5、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6、汪曾祺的文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自有风格,有极高的辨识度。只要你对他的风格熟悉,在一堆文章里,很容易就能看出哪篇是汪的。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文体家,少有的创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7、所以,要想写出像汪曾祺这样的小说,你一定要走第二条路。

8、二、绮思无穷的抒情视角

9、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文体家的汪曾祺,其小说富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与浓郁的文人气息.他成功地将传统的绘画艺术、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引入到小说创作中,并皈依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实现了当代文学、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沟通.他追求雅致、精确、平易的小说语言,自由无序的小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10、“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意!古圣先闲孝为宗”。

11、【原文】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12、三、心随字动的长句短句

13、小说其实大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戏剧性故事性的小说,一种是散文化诗化的小说——汪曾祺走到自然是后一条路。这两种类型并没有高下之分,都能写出杰作。汪曾祺的选择跟他的文学追求有关,他希望能打通散文和小说的界限;也跟他的才具有关,他曾坦言:“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14、“羊有跪乳之恩"出自《增广贤文》。全诗如下:

15、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1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17、简单说六个字,“随便,顺其自然。”

18、二叙述模式和情节结构

19、第一,多用短句——“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少用长句,但并不排斥长句——“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有参差变化之美,语言的节奏韵律变化也就由此而来。

20、他是人道主义的,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绝大部分是抱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同时他是抒情的——他笔下的生活并不一定就是最现实的生活——这里面可能有美化,有作者本人美好心灵的投射。所以汪曾祺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的作品所包涵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我自己觉得: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比如、;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谑,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在有些作品里这三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较复杂。但是总起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21、“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清新脱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新颖巧妙的比喻,活脱脱的刻画出一位执著等待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看来,她的爱人离开她的时间也不短了,内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这并没有冲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为他的心上人开放。

22、一、清新雅致的婉约风格

2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

24、出自《增广贤文》。全诗如下:

25、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孝道。羊跪乳,鸦反哺,人怎能不如动物?我们要多想父母养育之恩,就不会怨气了。

26、【释义】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7、汪曾祺对他笔下人、事都是平视的,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视角。他并不有一般作家的居高临下,也不会刻意仰视拔高笔下的人物。他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28、读着这首小诗,达达的马蹄声清晰地传入读者的耳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美丽画面:三月江南的小城,弯弯的柳树枝条长出了细细绿叶,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泛着幽幽淡青色的光,傍晚时分,幽静的小巷响起了一声声达达的马蹄声,由远而近……这一声声达达的马蹄声,声声敲在小巷深处一位江南女子的心上,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是自己远行的心上人回来了吗?她的心狂跳起来,一跃而起,扑向窗边,揭开许久没有揭开的窗帘,向达达的马蹄声处望去……失望挂在她的脸上,她又慢慢地放下了窗帘……

29、此文理解为:小羊跪着吃奶以报答母亲的恩情,小乌鸦有对老乌鸦反哺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不顺从的人生的孩子也是逆子。不信就看屋檐流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在以前的坑里。

30、渲染离别后记:我本人很喜欢这首诗,于是到处搜罗和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发觉在这首诗里,我能够与诗人在某种意境和感悟上达成某种共鸣,现实的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那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境界,恰恰是我们所最需要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总是不能在世俗的眼光中认清自己;我们总是被过多的世俗所羁绊;总是被杂乱无度的生活所困扰,但是我们往往并不能在权势和利益中解脱出来,我们内心深处都想做到“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境界,但是正当我们认为自己很清醒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沉浸在“错误”之中……

31、汪曾祺还说过,他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就是他观察表现生活的立场角度。

3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池窝。

33、三观察表现生活的角度和立场

34、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为一个过客来得匆匆,我们仿佛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在目送过客匆匆而过;长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绵绵。这样,心随字动,怎不为江南女子执著的爱情而感怀。

35、汪曾祺一般尽量少用洋化的词,他擅长将俚言俗语和现代白话文,文言与口语,浑然天成地揉合地一起,形成一种又俗又雅,真正“雅俗共赏”的文体风格。

36、第二,多用散句,少用整句,偶尔会用对仗。汪曾祺一旦用对仗,那对句就给人极深的印象。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汪曾祺对个对句很得意。再比如:“一庭春雨,满架秋风。”语言简淡,韵味却悠长。

37、四、新颖别致的生动比喻

38、【出处】《增广贤文》

39、以上只是撮其大要,汪曾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跟他自幼以来的古典文学修养——特别是文人笔记如上下的功夫,以及建国后他在编民间歌谣的工作经历,在反右期间深入民间学老百姓的语言,和他对北京话的借鉴吸收都有关系。有意学习汪曾祺语言者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

40、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池窝。

41、第四,在汪曾祺极个别文章中,甚至出现过词语的单列,这是有些诗化的语言。汪曾祺还喜欢用叠词——“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生气粗粗的。(《异秉》)”也常用拟声词——“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了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这些词的使用都可以让行文口语化,通俗化,也很有表现力。

42、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43、巜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到典章制度,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几乎囊括中国文化精髓。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它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而此诗,讲出了孝的内涵。

44、想要学习模仿汪曾祺的风格,也有几个很具体的着手处。

45、一座江南的小城,一个暮春三月的日子,一个盼归的思妇,一段执著的爱情。这样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笔下,也必定是一首凄婉伤感的婉约词。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意境优美,诗意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46、总体来讲,汪曾祺对生活是抱着一份温爱的——并不是热爱——“热”字太过份了。但对一些丑恶的人和事,他也不是没有激愤和批判——比如《黄油烙饼》《天鹅之死》——但他褪尽了火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