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笔题诗紫界墙,梅花零落扑衣裳。天香又杂杯中渌,春色还惊鬓上苍。
2、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3、为(wéi)有(yǒu)暗(àn)香(xiāng)来(lái)
4、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5、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
6、遥知不是雪,
7、王安石写的梅花应该是押韵的,只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史文化,语言变迁,很多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尤其是我们现在推广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方言和古代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字句的读音都与此不相同最接近古代语言的是客家话和广东话
8、【宋】王安石
9、《梅花》是北宋王安石所写。他写出梅花的坚贞不屈和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巜梅花》这首诗是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自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11、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12、梅花/梅
13、凌寒独自开。
14、王安石〔宋代〕
15、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
16、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7、梅花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按】此诗脱化于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另据惠洪《冷斋夜话》载,王安石曾访一名高士不遇,于是题此诗于墙,即赞美梅花的高洁芬芳,也暗寓主人的品格。【凌寒】冒着寒冷
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9、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0、涉世何妨为白璧,流年未必抵黄粱。一吟起我平生志,今古冥冥出处忘。
21、墙角数枝梅,
22、作品赏析
23、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2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5、王安国〔宋代〕
26、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7、宋·王安石
28、冒着严寒独自傲然盛开。
29、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知:知道。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0、《梅花》
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2、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33、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34、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35、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36、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7、白话译文:
38、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39、为有暗香来。
40、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4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42、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43、梅花在冬天后时候开。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非常多的描写梅花的诗词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