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中的物象的作用110句

时间:2024-11-20 23:56

1、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2、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3、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4、(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5、牡丹:富贵美好

6、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

7、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8、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9、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艺术中国网http://www.artcn.cn/]

10、蓝:高雅,忧郁

11、【飞禽走兽类】

12、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13、【风霜雨雪类】

14、深夜:愁思,怀旧

15、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8.双鲤。

16、【颜色器物类】

17、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某些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这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18、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19、紫:高贵,神秘

20、鸿鹄:理想追求

21、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2、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23、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24、珍珠:美丽无瑕

25、(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26、云:游子,飘泊

27、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28、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29、天晴:欢愉,光明

30、海:辽阔,力量,气势

31、“物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一般来说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其中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等。

32、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33、黄:温暖,平和

34、常见意象的寓意

35、簪缨(冠):官位,名望

36、鱼:自由惬意

37、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5.月亮。

38、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39、沙鸥:飘零,伤感

40、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1、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42、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43、玉:高洁脱俗

44、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45、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4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4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48、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49、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50、破晓:初现希望

51、如果在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呢?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如果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

52、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53、【其它类】

54、狂风:作乱

55、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56、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7、兰:高洁

5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59、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60、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61、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62、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63、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64、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65、梧桐:凄苦

66、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7、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68、菊:隐逸,高洁,脱俗

69、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70、白:纯洁无瑕,丧事

71、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

72、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73、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7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75、“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76、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77、什么是“物象”

7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79、东风:春天,美好

80、海浪:人生的起伏

81、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82、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83、【花草树木类】

84、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85、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86、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87、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88、竹:气节,积极向上

89、还有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

9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1、莼羹鲈脍。

92、子规:悲惨凄恻

93、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94、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95、江水:时光的流逝

96、暴雨:残酷,热情

97、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

98、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99、猿猴:哀伤凄厉

10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101、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102、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03、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104、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105、绿:希望,活力,和平

106、典出《晋书·张翰传》。

107、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8、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109、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110、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扩展资料: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