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乡类意象有【173句精选】

时间:2024-11-21 01:27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例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出处: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4、一将乡愁比喻成邮票,把少年时离家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母亲的书信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诗人沉重的思乡之情。

5、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7、母亲在里头。

8、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9、作用:它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10、翻译: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11、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12、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13、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顺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串珠。《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苦失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现实中李白感受到的多是冷遇,极度失望、孤独的情绪在诗中可见一斑。

14、高洁的人格。

15、六朝如梦鸟空啼

16、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的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17、岑参的“酒”

18、出处: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19、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与亲友恋人道离别,心中满是无尽的不舍,只好借酒以抒离情;思乡之情抑郁胸中,唯有借酒稍稍压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也只有借酒加以排遣。

2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22、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23、李白经常写到大鹏。基本上,大鹏是李白人格的象征,象征冲破一切的束缚、有远大的抱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种志向,至死不改。下面是李白临终前写的一首诗:

24、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

25、借酒抒发对人生、对现实的无奈,古代文人面对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产生了无奈,但即使无力挽救,却也抱着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胸怀。借着酒升华到了极致。

26、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27、柳永的“酒”

28、范仲淹在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泪。既抒写了思乡之情,又反映了浇愁之酒化作相思之泪的深重相思之苦。

29、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30、纵使长条似旧时,也应攀折他人手。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2、长大后,

33、三到把乡愁比作坟墓,后来时空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的隔开了。

34、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35、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句写作者在凉州与老朋友夜宴的情景。大意是说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宴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应该斗滔尽欢,一醉方休。诗句抒写了友人相聚开怀畅饮的喜悦情状,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36、例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37、远离尘俗,没有机心

38、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39、爱情。“莲”与“怜”谐音

40、“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41、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2、李清照的“酒”

43、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44、奸臣小人

45、而现在,

46、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7、北地,北国,西北

48、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49、例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50、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情感“乡愁”的客观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51、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

52、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同时也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酒”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53、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4、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55、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56、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

57、出处:唐·李商隐《无题》

58、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59、母亲在那头。

60、何处秋风至,萧萧闻雁鸣。

61、李白的“酒”

62、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63、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宋・秦观《虞美人・碧桃无上栽和露》)

64、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65、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66、原文:小时候,

67、例句: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68、被遗弃的命运。

69、翻译: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70、比喻兄弟姐妹。

71、羁旅之思。

72、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3、在中国古代,酒经常参与艺术境界的酝酿。刺激作家的创作灵感。面对难以抑制的兴奋或无法排遣的苦愁,诗人们都爱以酒解之。

74、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75、翻译: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

76、“船票”暗示随着岁月的增长,乡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坟墓”暗示乡愁因长时间的睽隔而化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77、这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作者写这首诗时年事已高,且南宋政局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故而她在这两句词里说:春花和我同样的命运,你还笑我作甚!奠如趁人还在花还未尽时插在头上,共享一下暂时之乐。这样理解。已是令人伤心了,但词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人是暮春之人,花是暮春之花,国是暮春之国。人快死了,花快凋了,国快亡了,这怎不叫无可奈何!

78、而凤凰呢,杜甫七岁就开口咏凤凰了。以后也多次在诗中写到凤凰,凤凰是吉瑞,有高洁的品质,他在诗中赞叹凤凰为弱小牺牲的品质,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同情人民疾苦。

79、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80、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81、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82、杜甫的马和凤凰

83、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

84、新娘在那头。

85、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86、出处:先秦·屈原《九章·哀郢》

87、《乡愁》的四个意向分为别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邮票代表了对母亲的思念;船票代表了夫妻之间的恩爱;坟墓代表了对母亲去世巨大的哀痛、海峡代表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无奈。

88、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89、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90、出处;:宋·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91、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9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93、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9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t寒蝉凄切》)

95、借酒抒发壮志的难酬,许多的文人大多抱持用世的热诚,然而现实却往往不能如他们所愿,因此真正有才华的文人,若不幸遭逢此困境,最常用的解忧办法就是借酒以排遣内心的悲怀。

96、全诗诗人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9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99、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00、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101、游子,思归,送别

102、秦观的“酒”

103、离情别绪。

104、扩展资料:

105、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106、失意的士人。

107、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意境是意象的灵魂,所有意向构成意境。

108、江雨霏霏江草齐,

10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10、乡愁余光中

111、“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112、大陆在那头。

113、二把乡愁比喻成船票,写诗人长大后,为了生计奔波,夫妻分离,那缕乡愁,只有寄情于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114、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115、这首词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酒醒何处?”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想留又难留的矛盾心情:“晓风残月”更是他漂泊江湖的写照!“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酒醒何处?”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1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17、“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118、这是一首托物寓怀、自伤身世的小词。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

119、借酒怡情助兴增乐,在古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因此,古代文人便在情兴欢畅时借酒来增情助兴。

120、古诗词中的意象五彩缤纷,五光十色,“酒”的意象最为独特

121、怀远,凭吊古人,壮志难酬、郁闷

12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123、我在这头,

124、改朝换代,对故国的思念。(与望帝的传说有关)

125、意象起源:

126、我在外头,

127、青衫老更斥,饿死半九州。

128、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129、说一些传统的意象。

130、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131、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32、想到再继续补充。

133、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13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35、翻译:流水慢慢变得稀疏、蓝天慢慢变得越来越长,人生的道路茫茫,凭借高处向远方望去,目光消失,大雁来的时候,总归勾起人无限的思念。

136、魏寝梁园事已空,杜鹃无语怨西风。

13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38、陶渊明的“酒”

139、意象这个东西是不断发展的。比如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自己,后人也用香草美人来象征自己洁身自好的人格。江淹的《别赋》写得好,“送君南浦,伤之何如”广泛流传,于是南浦常常表示送别。写得好并流传广的作品,就可以创造出有固定含义的意象来,毕竟一开始没人说香草美人是代表品性高洁的自己,也没人说南浦就是代表送别,有了屈原和江淹,这些词汇才有了特定的意义。

140、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4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可以追溯到《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4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4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44、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宋・李清照《蝶恋花》)

145、登高,登楼,登台

146、《乡愁》的四种意象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邮票”意象涵蕴着的是诗人忧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睽隔。

14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48、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149、(这是一首写春草的咏物诗,这一句包含春草的两种含义,第一句是吊古,第二句是写离别)

150、“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151、马和凤凰寄托了杜甫太多的感情,杜甫年轻的时候写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年老时候,生活困窘,贫病交加,写的马常常是老马、病马。

152、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153、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54、怀念故阙,故国(西北方是长安的方向)

155、隐居,遗世,洁身自好。

156、翻译:鸟儿飞再远也要飞返故乡啊,狐狸死时头会向出生山冈。

157、例句: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158、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159、范仲淹的“酒”

160、远望思归,思人

161、《乡愁四韵》,在意象选取上,酒是乡愁之难舍,海棠是乡愁之浓烈,而后面的雪花是乡愁之惨淡,最后的腊梅是乡愁之温馨。余光中的散文像诗一样有韵律,多数散文适合品,而他的品读兼可。我也爱罗大佑唱得《乡愁四韵》。

16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16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晋・陶渊明《移居》(其二))陶渊明的这首诗写的是农务之余和朋友诗酒流连之乐。大意是说春秋时节时光美好,饮酒登高赋诗别有一番情趣,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雅。

164、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

165、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166、思乡。(杜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167、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168、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69、李白的大鹏

170、后来啊,

171、平生意,此时凝眸,谁会凭栏意。

17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73、“海峡”则把隐性的政治显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睽隔,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