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古诗书法作品毛笔楷书七言【优选85句】

时间:2024-11-21 18:35

1、除了四句的,八句或以上的还总是凭语感,很多不按常理出牌,但总有一个韵脚,却不一定是124568式的,会有适当变化。

2、贺知章的《咏柳》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西游记》吴承恩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乾坤必有私。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9、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赠汪伦》。

10、七言古诗传到唐代,名义上称为“古体”,实际倒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诗体。这主要在于它的作法受到格律诗的影响,或者说羼入了格律诗的成分。这在当时的作家看来似乎是很自然的事,而我们今天要想写七言古诗,就不能不考虑到,这种在律诗业已流行以后的古诗应当怎样写才能同律诗有所区别。我们先举王勃的《滕王阁诗》为例:

11、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2、要看你的古诗是五字还是七字,你的纸跟我的一样要想有创新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做:七言绝句:去掉标点符号采用竖的形式写,右边空一竖,每一竖写一句古诗,上下各空两格,紧挨着左边(正规书法作品是从右往左写)在写下一句古诗.空一竖,在写一首照样画葫芦,写好三首古诗之后,在空一竖写落款

13、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4、《劝学》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

1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6、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17、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0、释义: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21、《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2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24、宋代郑思肖《寒菊》:

25、释义: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26、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8、白居易的《忆江南》

29、《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0、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31、刘禹锡的《浪淘沙》

32、田字格的彩色性质,我们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尽量采用嗯古文写法,也就是从右到左,竖行写的写法,这样写出来的古诗词更有古诗的韵味比一我们现代的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书写格式来说,会更具有古诗词的韵味,这样也会更好看一些。在书写的时候注意一下占格的问题,这样写出来会更好看。

33、《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

34、《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35、如果抽出诗中任何一句来考察,其平仄无不合于七言近体的格律,即使其中有“仄平仄”或“平仄平”的句式,也与我们曾经谈过的“一三五不论”的通融办法不相违背;但我们仍然认为王勃的这八句诗是七古而非七律。理由有二:第一,前四句韵脚“渚”、“舞”、“雨”都是仄声字,以仄声字为韵脚,当然只能是古体诗。第二,后面四句,虽然韵脚“悠”、“秋”、“流”是平声字,但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毕竟同标准的近体诗的规定不完全相合(按照近体诗严格规定,第三句应作“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相应地也必须改成“平平仄仄仄平平”才行),所以它还得算作古体诗。退一步说,即使后四句的平仄完全符合近体诗格律,只要全诗有几句是押仄声韵的,它也不能算近体诗了。因为近体诗根本不允许一首诗中有不同的韵脚,更不许以仄声字为韵脚,因而《滕王阁诗》只能是七言古诗。

36、《赠萧瑀》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智者必怀仁。

37、唐代杜荀鹤《小松》:

38、先说押韵:七言,一般有两种形势:四句或八句。若是四句:124一定要押韵,3可押可不押。

39、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40、塞上长城空自话,镜中衰鬓已先斑。

4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2、(如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相当于两首诗拼起来)也可2468押下,(相当两句当一句)但由于七言字多,用这种方式的很少,还是五言多。

43、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44、《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45、《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

4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8、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的平仄标出,看看它与七律有什么不同:

49、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50、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5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52、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53、我们还可以举王维的《桃源行》前十句为例:

54、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55、《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6、杜甫的《绝句》、《江畔(pàn)独步寻花》

57、王之焕的《凉州词》

58、(如杜牧的《赤壁》)若是八句或八句以上:124568要押,37可押可不押,后面只需上口即可。

59、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60、《浪淘沙》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61、《书愤》陆游(宋)

6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63、张志和的《渔歌子》

64、如(《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黄鹤楼》崔颢)而对丈工整,适当运用即可。

65、释义: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66、王翰(hàn)的《凉州词》

67、《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8、张继的《枫桥夜泊》

69、释义: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70、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71、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72、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73、杜牧的《山行》、《清明》、《江南春》

74、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75、高适(shì)的《别董大》

76、《无题》李商隐(唐)

7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8、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79、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80、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8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82、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83、王昌龄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84、……前四句押平声韵,宛如一首七绝;但后六句却押了仄声韵,那当然还得算是七言古诗了。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种情况,即这一类型的七言古诗是允许存在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偶句的。如《滕王阁诗》的“画栋”二句,《桃源行》的“遥看”二句和“樵客”二句,对仗都极工整,俨然律句。如果把它们摘出来,再把上下句互换一下,就成为一副格律很讲究的对联了(它如李白《把酒问月》中的“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二句,如上下句互换,也是一副极工整的对联。这类例子在七古中甚多,不胜枚举)。但由于这些对仗的诗句都把押仄声韵的句子放在下句,因此读起来只觉得音调铿锵,节奏鲜明,却不等同于律诗的韵味。这就是有了律诗以后的古体诗(主要是七古)所独具的特色。这种七言古诗的作法,在初、盛唐时期作家的手中,似乎还没有自觉地这样做。到了中唐元和、长庆年间,白居易写《长恨歌》和《琵琶行》等长篇七古,就比较有意识地把七言古诗给格律化了。于是后世便把这一类型的七古称为“元和体”或“长庆体”。写这类古体诗的作家自白居易以后代有其人,如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曾写过;但最有代表性的继承者当推晚唐的温庭筠、清初的吴伟业和近代的樊增祥。不论是哪个作家,在写这一类七言古诗时,都必须恪守两条不可逾越的、却又并无明文规定的“法则”:一是整首诗必须换韵,而且一定要平、仄两种韵脚轮番使用;二是诗中尽管存在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若干偶句,但总要有几个(或几对)不符合近体诗句式的诗句穿插其间,使全诗多多少少保存着古体诗的风貌。今天我们如果也想试作,最好同样能把握住这两个特点,免得作出来不伦不类。

85、七言古诗体有律诗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有绝句如赵师秀的《约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