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梅花苏轼古诗赏析精选好句85句

时间:2024-11-23 02:05

1、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诗人简介】

3、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4、怕愁贪睡独开迟,

5、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6、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7、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黄白而枯败的,“棘”也自然是绿叶尽脱,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衬,梅花更显得容丽品高、卓然不凡。

8、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

9、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10、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有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的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着春天的来临。

11、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12、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风必摧之。

13、故作小红桃杏色,

14、第二首诗紧承第一首而来,就像是词的下阕。第一首侧重梅花具体形象刻画与不幸遭遇的描绘。第二首则物我合一,更鲜明地坦露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15、朵朵梅花像是缀在枝头的团团星火,开放的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娇艳。

16、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8、陆凯(南北朝)-《赠范晔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9、苏轼《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20、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

21、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22、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3、表达了作者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

24、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

25、第三句中“一夜”足见时间之长,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挡,足见用心之险恶。

26、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

2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28、“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29、苏轼梅花二首全文(原文):

30、江南二月风雨过,梅花开尽杏花红。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萨都刺

31、“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32、所以说,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

33、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4、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35、寒心未肯随春态,

36、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37、这首诗运用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托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托梅花的坚强。

38、遥:远远地。知:知道。

39、自恐冰容不入时。

40、张谓(唐代)-《早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41、辛弃疾(宋代)-《念奴娇·梅》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42、【译文】

43、释义: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忽然一夜的东风袭来,风起石落,半数(摧落的)梅花随着满天的飞雪渡过关山。

44、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45、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46、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47、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

48、苏轼<红梅>

49、王安石(宋)

50、【注释】

51、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52、【所以】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也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的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

53、酒晕无端上玉肌。

54、(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寄寓在梅花这个形象中)

55、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搜索,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

56、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原名陈喆,台湾女作家琼瑶《梅花烙》

57、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58、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9、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60、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

61、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北宋文学家苏轼

62、该诗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染尘的绰约风姿。

63、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关于梅花的名言金刘着

64、【赏析】

65、俗话说“句句景语皆情语”,下面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北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这首诗就是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66、《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67、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6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诗人卢梅坡

69、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70、“灼”是燃烧的意思,“烁”是光亮的样子。

71、“吹石裂”可见打击之猛烈,不难想象“一夜”梅与风的搏斗是怎样的惨烈: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的伸挺起来;再压下去,再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

72、第四句中,“度关山”有一种收复失地的豪情。

73、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74、《梅花》

75、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76、张嵲(宋代)-《墨梅》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77、意思是:一枝寒梅怒放,春风徐徐吹来,想起家乡已是春意阑珊,而此地却是一枝独开。诗人曲折地透露出离家遥远和旅途中的乡思。写梅花的其他诗句:

7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9、突出野梅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

80、尚余孤瘦雪霜姿。

81、她是那样的迷人,却又难以触摸,可远观不可近亵。

82、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83、“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84、凌寒:冒着严寒。

85、苏轼(宋代)-《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