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梅花古诗赏析和释义精选42句

时间:2024-11-23 03:33

1、《梅花》

2、首句“天向梅梢别出奇”就将读者目光引向梅梢。出奇即与众不同。意思是天然化工有意要在梅枝处弄出新花样,与别的花卉异趣。怎样出奇呢?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

5、墙角有几只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6、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7、第二句似乎应解释怎样出奇,但“国香未许世人知”、仍未将谜底解开,并且又加上一层疑问,不许世人知又算得什么“出奇”之处呢?国香,这里即指梅花之香。这就更激发读者急于要知晓到底出奇之妙在何处?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9、第三句,将前二句落在实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滴蜡缄封,既写出了蜡梅花苞初生的形象,又暗接次句,言花苞未绽,香气尚淡,似被蜡封于其中.而殷勤二字,见出此花得化工之助,枝上花苞不断长出,极言数量多,长势快.

10、小楼风月独醒时。

11、【赏析】顾贞观《浣溪沙·梅》

12、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

13、杨万里《蜡梅》诗赏析

14、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

15、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16、春半花才发,多响应不怎么冷。

17、杨万里这首咏蜡梅绝句紧扣蜡梅花开特点运笔,立意新颖,语言风趣。堪为诚斋咏物佳作。

18、这两句对仗句是全词最精彩的,瘦骨暗香总是被人用到梅花上,也是这两句的主体内容,一片和十分对仗工整,分别表达香和瘦,描述出了香的淡,瘦的雅,惟和更在这里只是连接词,并无特定的意思,以有梦和无诗来作两句的尾词,不但对仗,而且情感更加强烈,香和瘦只是梅花的形态特征,有无情感,它都不会改变,加上了梦和诗二字,作者个人的情感,对梅花的喜爱赞赏,就表达清楚了。写梅的诗很多,其中有句:“一树梅花一放翁。”

19、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20、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1、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22、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待他移影说相思。好的诗词总是让人一眼看过就难以忘怀,这首词就是这样。这首词构思巧妙,用字清雅,把梅花的风姿精神都表达清楚,整体流畅自然,宛若天成。

23、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浑作杏花看。

24、梅花的美其实不在姿态,而在精神……

25、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26、殷勤滴蜡缄封却,却被霜风折一枝。

27、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28、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9、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30、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31、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32、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33、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34、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5、第三句“殷勤滴蜡缄封却”将谜底解开。原来,蜡梅花含苞待放时,恰如滴蜡封却一样,这不就是天意作奇不许世人知晓蜡梅香吗?读至此处,似有恍然之感,不能不佩服作者构思之妙、立意之新,也是咏蜡梅之作的出奇构思。

36、写作背景

37、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38、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

39、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40、这首诗起句笔势夭娇,生气灌注,笼罩全篇.“别出奇”,见出不同凡响;得天之助,则是化工的有意眷顾.前两句都是虚写,

41、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42、末句写花开.但花开仅一枝,此见其早,偷字下得既巧且稳,极形象,极传神,不仅写出了蜡梅于不经意间悄然绽开的景象,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此景象的惊讶、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