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梅花古诗动画视频及讲解【52句精选】

时间:2024-11-23 21:00

1、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2、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3、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艺梅渐盛时期。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561-632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或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5、宋(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南宋范成大著《梅谱》(约1186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官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中国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1082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1239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6、本诗的疑点是白玉堂究竟是厅堂的名字呢?还是用白玉砌成的厅堂?如果是厅堂的名字,那么白玉堂它究竟在何处,属于何人?

7、遥知不是雪,

8、据全唐诗记载,蒋维翰一作薛维翰;

9、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0、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兆、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11、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2、「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张枣的《镜中》,全文如下: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险的事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渐。低下头,回答着皇帝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13、清陈昊子的〈花镇》(1688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1873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14、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

15、[赏析]

16、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梅花》这首诗,最后两句把“雪”和“梅花”进行比较。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17、树劲春犹瘦,花寒暮更明。

18、凌寒:冒着严寒。

19、梅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花。他一意者高风亮节,不在春季和百花争艳。而是选择无人观赏的寒冬绽放,它寓意着不畏严寒。即便是寒冷的冬季,都能毅然绽放花朵。他寓意不屈不挠。,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都无法阻止其生长开花,它是美好品质和真诚祝福的代表。

20、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21、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由地方和个体栽培到国家政府投入进行科学研究和规模化发展。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在梅花山栽培了大片梅花。以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中国梅花统一分类新体系,出版了《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梅》等鸿篇巨著,为梅花研究栽培、普及提供了科学参照。

22、王安石的《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的“凌”,形容词,意思是寒,与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寒冷的样子)中的凌的意思及词性相同。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的几枝梅花,在严寒的冬天里独自盛开。凌寒:同义联合式合成词,形容冬天的寒冷。

24、梅的鲜花可提取香精,果实可食,或熏制成乌梅成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25、王安石的《梅花》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26、墙角数枝梅,

27、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8、在众多的梅花诗中,本诗显得比较直白,少了些许诗意,多了几分纯真。

29、梅(学名:ArmeniacamumeSieb.),蔷薇科杏属植物。

30、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二、第二首诗预言南宋兴废事: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叁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三、第三首预言元朝史事。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四、第四首预言明朝史事。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第五首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第六首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第七首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第八首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第九首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第十节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全诗的题目即来自这里,所以叫《梅花诗》。经过严冬考验后的……遍及中国大陆以及全世界,如凛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那是正法传遍人间的时刻。天地回春,拨乱反正。到这里,诗中头一句的「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也就清楚了。世界上,无论是哪一门的修炼,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讲人是来自天上,而修炼的目的就是要返本归真,重返天国。所以才有「天门开」和「几人归去」之说。前文说,不懂得修炼,可能不易理解这种解法。其实,许多人都是从非常美好的地方来的,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炼。然而,多少人来到这里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圆满而归呢?又有多少人被这滚滚红尘所迷惑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永远被埋在这人世沧桑中,再也无法回复那本有的圣洁和辉煌呢?「欲将剥复问前因」的「剥」、「复」为易经中的两卦。所谓剥极必复,也叫物极必反。历史如转轮,有前因必有后果。「欲将剥复问前因」也就是说,敢问这历史的跌宕往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暗指:人类历史的纷扰坎坷是为了某种最终的目的而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这无比广阔浩瀚的寰宇自然会迎来其「承平」之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之后,在承受了种种磨难和痛苦之后,甚至也包括前文「连宵风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迫害之后,这茫茫寰宇终究会进入一个大同承平的时代。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规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话,那么这部历史大戏的结局便是个大圆满。「四海为家孰主宾」是说这部历史大戏的主角是位以四海为家的人物。事实上,……四海为家,足迹遍满世界各地。后半句「孰主宾」,是问:在这场大型的人类历史剧中,究竟谁是主角,谁又是配角?纵观这预言中所描述的历史变迁,一切不是按预先排好的剧本在上演吗?也许,一切真像……;也许,这正是「欲将剥复问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诗》整篇预言的主题。

31、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32、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33、“凌寒”是墙角梅花傲然独放的环境和背景,暗喻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正是诗人变法主张受阻的写照。

34、当然,这首诗也可以作怨妇诗来解,妙龄女子深居闺房,清冷寂寞,只有数枝梅相伴,今既见其开,无可奈何的惊喜也,此之喜,亦如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所谓岁月的容颜在花开花落间逝去也。晕,才发现原来该诗名亦叫《春女怨》,看来我揣摩鉴赏得还挺到位的

35、凌寒独自开。

36、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37、平生岂无句,此外不须清。

38、为有暗香来。

39、本诗的关键词是“忽见”与“重重”,如此才能突出惊喜之感。

40、[解说]

41、遥:远远的。

42、一、第一首诗预言北宋靖康事变。事情发生在邵雍死后第50年(公元1126):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二、第二首诗预言南宋兴废事: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叁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三、第三首预言元朝史事。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四、第四首预言明朝史事。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第五首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第六首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第七首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第八首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第九首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第十节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全诗的题目即来自这里,所以叫《梅花诗》。经过严冬考验后的……遍及中国大陆以及全世界,如凛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那是正法传遍人间的时刻。天地回春,拨乱反正。到这里,诗中头一句的「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也就清楚了。世界上,无论是哪一门的修炼,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讲人是来自天上,而修炼的目的就是要返本归真,重返天国。所以才有「天门开」和「几人归去」之说。前文说,不懂得修炼,可能不易理解这种解法。其实,许多人都是从非常美好的地方来的,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炼。然而,多少人来到这里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圆满而归呢?又有多少人被这滚滚红尘所迷惑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永远被埋在这人世沧桑中,再也无法回复那本有的圣洁和辉煌呢?「欲将剥复问前因」的「剥」、「复」为易经中的两卦。所谓剥极必复,也叫物极必反。历史如转轮,有前因必有后果。「欲将剥复问前因」也就是说,敢问这历史的跌宕往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暗指:人类历史的纷扰坎坷是为了某种最终的目的而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这无比广阔浩瀚的寰宇自然会迎来其「承平」之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之后,在承受了种种磨难和痛苦之后,甚至也包括前文「连宵风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迫害之后,这茫茫寰宇终究会进入一个大同承平的时代。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规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话,那么这部历史大戏的结局便是个大圆满。「四海为家孰主宾」是说这部历史大戏的主角是位以四海为家的人物。事实上,……四海为家,足迹遍满世界各地。后半句「孰主宾」,是问:在这场大型的人类历史剧中,究竟谁是主角,谁又是配角?纵观这预言中所描述的历史变迁,一切不是按预先排好的剧本在上演吗?也许,一切真像……;也许,这正是「欲将剥复问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诗》整篇预言的主题。

43、为:因为。

44、《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梅花易数之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因预言诗中有“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称为《梅花诗》。

45、本诗最后两句很是耐人寻味,“几家门户重重闭”,为什么几家都闭?冬雪窝居已久不知春色悄然接近,还是寒窗苦读不知窗外事(蒋维翰乃开元盛世进士也)抑或其他原因?又发出“春色如何入得来”的疑问,可揣诗人原先的心境不佳。

46、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缥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少的东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1975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47、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48、明代梅花的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新品种大量出现,种植梅花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梅花的栽培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度。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

49、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

50、杨万里这首《梅花》来说,那就是一首很趣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他赞美了梅花高尚的品格,还有对于梅花的喜爱,同时也化用了前人的诗意,所以水平也是很高,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每一句都是经典。

51、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译】白玉堂前面的庭院里,有一棵梅树;前些天都不见有什么动静,今天早上,我却忽然发现它已经开出了几朵梅花;可是,这一重重的门户都一直紧锁着,春天是怎么偷偷地进来的呢?【按】

52、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