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王之涣的边塞诗
3、李白没有《凉州词》,王之涣和王瀚都写过: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辞:辞别。
6、《凉州词》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
9、下:顺流向下而行。
10、碧空:一作“碧山”。
1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3、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14、《登鹳雀楼》非孟浩然所作,而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经典之作。原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文虽短却是千古绝唱。尤其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15、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16、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8、唐代·孟浩然
1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2、《凉州词.其二》
23、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24、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25、凉州词二首·其二王翰〔唐代〕
26、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27、《登鹳雀楼》作者是唐朝诗人王之涣,这首诗是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而不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9、天际流:流向天边。
3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1、送别的是孟浩然
32、作者:王翰
33、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他死后,靳能为他所作的墓志铭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年少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之为知己。
34、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35、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3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7、据说李白的《关山月》与之接近:
38、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9、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40、不同之处:前者写出战士征战边关的苦,孤城透露出战士们征战在外的苦闷,羌笛杨柳则衬托出战士们思念家乡的情怀。后者则写出驻守边关的战士们豪迈的情怀,葡萄琵琶是胡地特产,写出在边关特有的特征,醉卧沙场则写出战士们的豪情
41、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42、《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43、王之涣简介
44、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45、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更是千古绝唱。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46、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4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8、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49、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一说蓟门(今北京市)人。唐代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之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六首。
50、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51、尽:尽头,消失了。
52、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53、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54、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5、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5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7、《凉州词.其一》
58、登鹳雀楼作者是王之渙,唐朝诗人,生于武则天天垂拱四年,主要作品有《登鹳雀楼》《凉洲词二首》等。登鹳雀楼----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浩然也是唐朝诗人,主要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是五言律。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等。
59、物,指艳丽的春景。
60、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
61、《横吹曲辞.出塞》
6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3、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4、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65、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7、是诗人王之涣写的诗句。
6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70、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
71、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72、唯见:只看见。
7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4、《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在三十五岁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不是孟浩然的作品。
75、扩展知识:
76、王瀚,唐代边塞诗人,儒家大家,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瀚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诗人。
7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8、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7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0、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81、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82、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8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4、凉州词》是王之涣写的:
8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7、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88、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89、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90、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