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登鹳雀楼古诗动画加讲解

时间:2024-11-24 00:49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尽显诗仙的浪漫主义。

2、因为有两首,不知提问的是哪首?这里只以这作赏析!

3、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4、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6、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首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7、终于等到一个深有感触的问题了……我说一个《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9、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10、诗歌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鹳雀楼的景色并抒发了怀古之思,后半部分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

1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是赞美祖国河山之壮美,而是感叹人生之悲怆。

12、《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

13、王之涣〔唐代〕

14、店中吃酒人里有好奇的,想当场试试,面对壁上的画拍手,那黄鹤展翅飞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复原位。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18、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9、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20、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21、写《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登鹳雀楼》王之涣〔唐代〕

24、白日、黄河分别比喻的是青春和岁月,“欲穷千里目”是心有不甘,“更上一层楼”,也只能从“二楼上到三楼”。人生不过如此。

25、此事迅速传开,酒店生意兴隆。

26、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27、【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9、小的时候只觉得哦,这是写景~哦,是写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哲理…最近才发现这首诗的玄机:白日为点,黄河为线,点线结合;河流为横,高楼为纵,纵横交接,整个立体的空间就构造出来了。

30、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1、诗人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32、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33、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4、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贫,执意不收他的酒钱,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辞,就此领受。

35、体现出了诗人本身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愿望。整体焕发着一种向上的力量,符合盛唐人文精神。

36、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3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8、《望庐山瀑布》

39、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40、然后,前两句是苍茫天地下,诗人一个人极目远望视角由西而东…所以说,这首诗中的诗人不是壮志踌躇的啊,而是悲凉孤独的啊啊啊…天地间都找不到一个能说话的人啊~另外,《乐游园》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是韵味无穷,在此就不说了。只想说,咱们的教育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诗词全都固化简化讲解了…我也是在上过张静老师的课,在看过叶嘉莹先生的书后体味的…如果喜欢古诗词,真的很推荐叶先生的书籍~~

41、李白〔唐代〕

4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3、建楼的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买酒菜,只用随身带着的水果下酒。

44、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饮罢,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

45、《登鹳雀楼》

46、描写的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的画面,《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登鹳雀楼》这首诗里描写了“夕阳”(白日)、”山“、“黄河”、”海“(想象)等景物。

47、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48、其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已成励志名句。

49、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